5月初,通向丁蜀镇新港白泥矿、林家采矿厂的道路,已垒砌了围墙、设置了障碍和禁采标志。至此,陶都宜兴的近100个陶土开采企业、采矿宕口全部关闭,全省最大的陶土资源大市(县)实现了陶土零开采。
有着五千年制陶历史的陶都宜兴,目前已探明具有制陶工艺性能的粘土质岩石(陶土)2565.9万吨,预测储量10.6153亿吨,是全省最大的陶土资源大市(县)。其中,白泥陶土是烧制陶瓷砂锅、均陶和卫生陶瓷等白色陶器的主要原料;甲泥陶土是烧制粗陶、普通日用陶和建筑陶的原料;紫砂泥是烧制高档美术工艺品和紫砂陶器的独特原料。此外,宜兴还拥有绿泥、小红泥、黑泥等多种陶瓷产品所必须的陶土原料。
丰富的陶土资源是大自然恩赐给宜兴的宝贵财富。它为当地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长期以来,采矿制陶、挖土卖钱,成了很多山区农民的收入来源。最多时,全市有陶土采矿企业和宕口近100个,年采陶土100余万吨。由于大量的陶土被无序开采,陶土价格一度每吨只卖几元钱,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严重破坏了丘陵山区的生态环境。
把有限的不可再生的陶土资源保护起来、永续利用,这是近年中宜兴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发展中形成的共识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两年前,市政府提出2007年全市要实现陶土资源零开采目标,把陶土资源的保护列入了矿山集中整治的重要内容,采取划定开采区域,实行依法公开限量招标开采等有效措施,逐年紧缩陶土开采的闸门。同时,结合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引导陶瓷产业搞好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压缩琉璃瓦等粗放陶瓷生产,减少陶瓷产业对陶土原料的需求量。对一些本地陶瓷产业确需要的原料,在用足库存外,逐步扩大对外引进,以确保陶瓷产业的稳步发展。在此基础上,我市还积极引导丘陵山区的农民加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山吃山的做法。丁蜀镇的洑东、大港村以前陶土年开采量最多时有50余万吨,农民收入的70%来自陶土开采业。自从控制陶土开采后,农民的眼前利益少了,但茶叶、果树、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开始覆盖山村。当地农民高兴地说,现在环境好了,为子孙后代也留下了“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