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8日,历时55天的2007西沙水下考古项目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在发掘海南华光礁一号宋代沉船过程中,近万件南宋时期的遗物被捞出,其中制作精美的景德镇瓷器引起了众多考古专家的关注,虽然数量不多,但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并且还有可能来江西展出。
赣籍考古队员参与发掘工作
今年3月15日至5月8日,在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和海南省文体厅组织下,西沙考古工作队在西沙群岛对华光礁水下一号沉船遗址和北礁沉船遗址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和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参与此次水下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共有31名,分别来自江西(吉安)、海南、辽宁、浙江、安徽、广东、福建等地。
负责此次发掘工作的海南省文管办副主任王亦平告诉记者,根据发掘的遗物特征初步判断,华光礁一号沉船为南宋时期所造,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浸泡,加上上世纪90年代该遗址已经受到过破坏,所以船身损坏严重,但结构尚为清晰。
全程参与此次发掘工作的海南省博物馆馆长、海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邱刚也告诉记者,由于水下发掘工作不同于陆上发掘,其对考古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此次发掘工作,都是具有水下考古资质的考古人员。参加此次发掘工作的吉安市博物馆考古队员曾瑾告诉记者,由于刚刚从深水处完成发掘工作,目前他们还在海南接受减压,预计今日将返回江西。
南宋精美景瓷800年后重见天日
“这次发掘的文物中,陶、瓷器占了绝大部分,而陶瓷产地主要为江西景德镇和福建。”王亦平说,此次发掘出水了8000至9000件文物,陶瓷产品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型主要为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由于刚刚打捞上来,所以暂时还没有进行分类。
据了解,打捞上来的景德镇陶瓷主要有碗、盘、罐、瓷碟、瓷壶、粉盒等器具。王亦平介绍,出水的景德镇陶瓷,其瓷胎、瓷釉、做工等方面都比所发掘的福建陶瓷精美,所以尽管其数量比福建陶瓷的数量少很多,但是更具有研究价值。此外,从材质和做工上来看,打捞出来的景德镇陶瓷虽然出自民窑,但从其精美程度可以推断,使用这些陶瓷的人在当时也应该是非富即贵。
打捞出的文物多为外销瓷器
华光礁属中国海南省西沙群岛范围,位于永乐群岛南部。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环礁内侧,1996年由我国渔民发现,1997年以来曾多次遭到非法盗掘,沉船遗址破坏严重。1998年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做过初步的试掘工作,出水文物近1800件,该地点发现的沉船和遗物是我国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史迹。
邱刚说,这一带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中转港口。由于打捞上来的文物中福建地区制作的物品所占比例较大,所以有考古专家推测,这艘南宋的古船很有可能是从福建某地区出发,将满载的货物运往穆斯林或其他地域出售。而船上的景德镇瓷器,则很有可能是从江西通过水路运往福建后再外运的。
王亦平还表示,在南宋时期,江西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来说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主要的货源供应地之一。
景瓷等珍贵文物有望在江西展出
王亦平说,丰富的文物被发掘出来,对当时的经济、文化、民间工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作用。特别是出水的景德镇陶瓷,对于研究明清以后的陶瓷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王亦平还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准备筹建南海博物馆,对现在及今后还将发掘的文物进行保护。而且,在此批文物(包括景瓷)整理结束后,也有可能通过文物交换展览的方式,运到江西来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