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勇于开拓,功业卓越的实业家,凭着坚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识,在人生道路上创造了奇迹,成为誉满香港的『人造革大王』。
他是一位享誉内外的爱国志士,胸怀博大的慈善家,为了践行自己捐资助学的诺言,身为亿万富豪的他,不但舍不得乱花一分一毛,而且还卖房助学,成为世间佳话。
田家炳博士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实业家和慈善家,他于2001年变卖掉自己居住了37年、价值5600万元的豪宅,将所得款项全部用于捐资助学,自己则搬进了一套租来的小公寓。至今,田博士已累计为各项社会公益及慈善事业捐赠超过10 亿元人民币,而自己每月生活开支却仅为3000元。
有为青年 展现不俗商业才华
田家炳博士1919 年11月20日生于广东大埔县陂镇银滩村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田玉瑚是一位急公好义的儒林耆宿,他创办“广泰兴”商号,经营油米杂货,兼营一些砖瓦窑生意。田家炳出生时,田玉瑚已48岁。田家炳的“家” 取自《朱柏庐治家格言》的“家”,“炳”则是照亮世界的意思, 老来得子的田玉瑚希望儿子不仅能成为全家的希望与光荣,更能造福人群,报效国家。
小时候社会动乱,学校经常不开课,父亲就成为田家炳的第一老师。在他的言传身教下,田家炳不但品学兼优,更从小就养成了洁身自爱、刻苦自励的性情,以及慈悲为怀、乐善好施的品格。
田家炳常说:“我受先父身教言传的影响最大,今日我小有成就都离不开他的教导,他怜贫恤孤,乐善好施,通过《朱柏庐治家格言》教我修身立品,做一个好人,一个为社会谋福祉的善人。我和父亲之间有很多故事,那时我家乡穷人多,父亲总是体恤他们,关心他们的温饱。牢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古训,让大众都生活得好。至今,我对516字的《治家格言》还可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1933年,田家炳进入大麻中学读书。刚读完初中二年级,父亲就去世了,16岁的田家炳就辍学继承了父业。因为家乡经济疲弱,很难有更大发展,两年后田家炳决定到异乡去另闯一番事业。
因为自己祖上有瓷山,具备瓷土经营的原料优势,而且家乡有人在越南西贡附近开瓷厂,再加上去越南比较方便。自幼对陶瓷很感兴趣的田家炳,就到越南开设了瓷土经销公司。
因为他采取的将祖上瓷山的瓷土提炼淘精后,运到越南由自己直接销售的办法,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价格,所以受到市场欢迎。刚满20岁时,他就已成为越南最大的瓷土供应商。
可惜好景不长,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两年后,汕头沦陷,瓷土运输中断,田家炳被迫解散了瓷土公司。
在这段血与泪的洗礼中,对日寇侵略行径深恶痛绝的田家炳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是没有国家,哪来小家的道理,明白到了什么是亡国奴,什么是民族的存亡,心中激起了爱国主义的狂潮。在战火纷飞中关闭瓷土公司的同时,他下定决心,迎难而上,立志创业,服务国家。
结束瓷土生意后,田家炳踏上远赴南洋的征途。于1939年秋,从越南转往到印尼万隆,经营一些洋杂土产,生意刚刚有所起色,就又关门大吉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田家炳居住的地方成了日本的军事禁区,他只好到族人开办在雅加达的工厂去打工,从商业转向工业,体验到了工薪阶层的辛苦。
打工期间,田家炳得到族人的信赖,勤勉劳作,努力向上,并时刻留意着东山再起的机会。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田家炳洞烛先机,因应当时树胶产品销路大的形势,创办了一家名为“超伦”的树胶厂,大展鸿图,并邀请一些朋友入股,大家齐心协力,锐意经营,研发生产了多种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很快就取得成功,业务鼎盛,誉满南天。
1951年10月,田家炳创办南洋树胶有限公司,扩大了印尼的树胶产品市场,为推进自己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个人也成为誉满印尼首都的青年工业家,成为当地著名的华商新贵。
1956年,田家炳进一步拓展领域,创办了印尼第一家塑胶薄膜制造厂,不但高薪聘请日本工程师加盟,还斥巨资购买日本大套主机,一经投入生产,便产销两旺,获得巨大成功。
由于华人勤奋、刻苦、节俭而且富有智慧,在印尼搞经营活动大多能取得成功,所以印尼的经济命脉基本上掌握在华人手中,华人和印尼本地人之间贫富悬殊,再加上文化差异巨大,引发了印尼人对整个华人社会的不满。1958年,他的事业正如日中天时,即预感到印尼大规模排华浪潮随时可能发生。为了解决子女教育问题和谋到一个更稳定的经营环境,未雨绸缪,他毅然举家迁移到人地两疏的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