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首页  | 经营管理 | 营销专题 | 人际沟通 | 创业天地 | 网商 | 职场生涯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营销管理>>经营管理>>|
中国十大暴利产品

发布:2007-6-17 15:29:46  来源: 牛津管理评论 [字体: ]

       一、化妆品

       俺这里所说的化妆品主要是指进口的高档产品。根据业内人士透露,号称世界前几位的高级化装品雅斯蓝带著名的Cp+眼霜在中国内地零售价格为九百多元/50ml,在香港售价为六百元左右,而其制造加上研发费用成本仅为人民币二三十元。而西帝等高级化装品那些售价几百元的眼霜和口红等成本就更低。至于那些动辄几百上千的香水,其成本几乎就是香水瓶子的价钱。这些利润惊人的高档化妆品对消费者的杀伤力并不象广告中的美女那么温柔啊。

        二、日化用品

        在一般日用化学品中以个人清洁用品利润最巨。咱们拿牙膏为例,120克牙膏的成本只有五毛钱--不管它卖价是十几还是二十几块钱。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较大的洗头水其利润就更大了,且绝对不在牙膏之下-想一想电视中充斥的洗头水广告就明白了。至于说到伤害,还得提一提对国人愚弄,把一个普通的清洁用品吹嘘成具有保健品的功能,对我们的智商难道不是一种伤害吗?

        三、饮料

       在所有的饮料中非碳酸类果汁饮料的利润最大,市场零售价几块钱的果汁饮料成本只有它零售价格的十分之一,而易拉罐饮料的成本也不外乎是这样而已。说白了,某些饮料的成本也和香水一样几乎就是一个瓶子钱。当然,我们要严格测算饮料成本的话,物流成本也必须要考虑进去的。但无论怎样,饮料的利润是极高的。

       四、白酒

        白酒的利润我们能从侧面见识它有多高。前几年,央视广告标王几乎每年都被酒类企业所垄断。有一年秦池酒更是在抢A特黄金段广告标王的时候因为放了一个大大的卫星而震惊了全国。如果没有足够的利润,哪个企业胆敢如此大手笔。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洋酒知我思成本大起底不也让我们明白了酒类的巨额利润了吗。此外,大家还别相信某些白酒所谓的多少多少年陈酿,厂家没那耐心真的去花那么长时间制作,只不过是应用了某种工业催化剂加快发酵进程罢了。在你半醉半醒之间,酒师傅给你的伤害尽管深却可能是无痛的呢。

        五、保健品

       保健品这东西咱中国人早已熟悉,从月亮神到脑白金,其实没有一个保健品能真正起到厂家宣称的神乎其神的效果。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保健品的利润已经不如从前,但仍旧属于典型的暴利行业。在电视中铺天盖地打广告的捞白金虽说是购买的美国配方,但其不到200元的售价比起其每盒十几元的成本来说,利润显然还是占了大头儿。与药品不同的是,保健品不仅研发及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还不用对效果负责,只要吃不出毛病就可以一直卖下去。因为利润高厂家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积聚起可观的财富。可以想见,捞白金在最近的几年中可是没少捞到真金白银哩。其实保健品对我们的伤害还包括一旦发现没有效果后的心痛感。

        六、药品

        药品的暴利大家都是知道的。在一般人的眼里,药品的利润似乎也应该是最高的。但事实却并不如此。比较以上行业,药品的设备、厂房及研发成本都要高出许多,而进口药品的研发成本因为高工资等原因确实比国内更高一些。虽然药品中的有效成分说实话也不值什么钱,但经过三五道手之后药品的价格就象孙悟空一样一翻身就高出去了十万八千里。我们都知道酒类行业的一些潜规则,譬如当银六福卖不动的时候,酒厂可以注册一个福六银的品牌继续卖以前的酒,而药品行业其实在某些药品淘汰以后也是可以这样如法炮制的。说心里话,药品的高利润如果拿去搞研发也还可以接受,感到受伤害的是药品的高利润多用在了各个环节的回扣上了,这才是最郁闷的。

        七、通讯

        其中以移动通讯利润为甚,典型的一次投资终身受益。至于维护以及运行的费用和它所获得的利润相减则还是可以用暴利来形容的吧。再加上咱如此庞大的使用人口,通讯业的利润就更为可观了。一个春节全国收发的短信数量就多少个亿,那利润真是岗岗的。回顾过去,电讯业对老百姓伤害最久。记得一个老邻居曾经花了5000元的初装费安装了一部电话,每月还要交月租费。后来当听说国外大都没有什么初装费以后居然还不敢相信呢。

        八、软件

        对于一套正版软件来说,每张光盘的制造成本是一块多钱,高档软件加上包装成本充其量也就几块钱,可它卖多少钱大伙不是不知道吧-动不动就几百上千!当然,软件的价格不能仅仅看制作成本,由于它更大的成本来自研发和设计费用,因此与其他传统商品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一点无法否认,软件行业仍然是利润极高的行业,不然盖茨也就不会是世界首富了--我们熟悉的WINDOWS98卖了近8年,剔除它庞大的研发成本,赚的钱已经足够再搞几十个WIN98了。之所以感觉受到伤害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微软的垄断性经营行为。

        九、小家电

        比起空调彩电等等,小家电的成本要低很多,而其利润却最高。灰里浦就是做小家电起家的大公司之一。据测算该品牌售价2000元的剃须刀制造成本也就只比售价200元的剃须刀高2倍左右,但在零售时却可以卖到普通产品十几倍的价钱。你说它的利润高不高。
   
        十、房地产

        利润第十,伤害第一。和以上的各个行业相比,房地产的利润好象低一些,但是因为房地产的销售比较而言容易一些,销售额也极其巨大,最主要的是低投入(基本靠买房人和银行的资金以及承包商的垫资)高产出见效快,所以房地产的敛财和暴富功能是最最强大的,看胡润每年的财富榜吧,房地产商人所占的份额一年比一年多,这足以说明房地产业强大的吸金力。

       另外,和其他暴利行业比起来,房地产行业对老百姓的伤害最大最深-因为电信的利润再高每个家庭每年的支出也是有限的,而且电话费贵还可以少打;进口化妆品贵也可以买国产的;牙膏买便宜的一样很好使用;饮料贵可以喝白开水;白酒利润再高也不是生活必需品;药品很多人可以报销或参加了医疗保险;保健品本来就名声不好也可有可无;软件用不着天天购买;小家电利润再高价格也贵不到哪里去。。。而房子却不可以不住!且必须要花钱租买。关键是仅仅一所房子就可以把一个人一个家庭一生的财富全部掠夺走,作了房奴甚至永世都不得翻身。

        房地产的暴利不仅仅伤害百姓也同样伤害到了其他行业。很多人自从买了房子以后就无限地压缩了没买房以前的大部分非必需性消费行为,有些消费行为则不得不被迫做出了无奈的改变,您瞧:

        出国旅行改国内游了

        长途旅行改郊区短途游了

        私家汽车改成坐公交了

        看电影改看盗版影碟了

         衣服改批发了

        飞机改火车了

        聚餐改聊天了

        探亲改视频了。。。

       这些生活习惯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几乎又都对其他行业构成了直接的影响。许多以前所谓的购物狂一旦买了房子以后都瞬间变成了勤俭持家的好媳妇哩。

       都说消费推动社会发展,可大家自从作了房奴以后都不敢甚至没有能力再象以前那样消费了,而还没买到房子的普通百姓就更不敢随便消费,拼命攒钱去凑足买房子的首付,旅游免了;下馆子免了;换台好点的电视也免了;甚至连本该出席的同学朋友邻居的婚礼也都免了。。。所有能免的消费都尽量免掉,这样一来我们的社会经济还怎么发展呢?我看只能是让人家房地产业一枝独秀了吧!希望那些还有点社会责任感的房地产公司老总们好好想想吧,别人都穷得要死就您哥儿几个富得流油,那样有意思吗?况且您走的时候这些财富也是不可能带走的喔。

       不久前,我的一个朋友和我抱怨他的老板在金钱上变得比以前刻薄了,他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哥啊,自从我们老板买了大房子以后他自己住得倒是舒服了,可对我们员工却比以前小气多了。看见没,没买房的人也都受到房地产的牵连了。因为他的老板买了房子以后承受的压力比以前大了,不得不削减了给员工的奖金福利啥的。

       然而,悲哀的是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即便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去买房子呢?还不是因为房价猛涨的缘故-很多人都抱着现在不买以后恐怕更买不起的心理才急急忙忙地加入到买房大军的。如果房价能够相对来讲稳定一些,或是即使涨也涨得慢一些,可接受一些的话,我想很多原本并不急着买房子的人完全可以先等一等再去购买的。。。

       其实在这里很想斗胆说一声:亲爱的地产商大哥们,为了避免中国也重蹈东边邻居泡沫经济的覆辙,您可否能够变得稍微温柔一点呢?莫非是您的柔情我还没看懂吗?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类热点  
营销专题  
创业天地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