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犯了什么错误?
其实,几个元帅绝对不如一个将军。不管袁绍采纳什么措施,按照正常的发展,都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不过是个时间长短的问题。
一旦确定发展行动方向,那就得尽可能的消除反对意见,让大家在一个方向上着力,力气望一处使,而不是始终拿捏不定,希望寻求折中方法,让部下在意见不合中出现内部纷争。
一旦出现意见不合、内部纷争的情况,宁可采取高压手段,将反对意见扫掉,也不要左右摇摆,起伏不定。袁绍早期的行事干净利落,发展壮大后,倒是经常左右摇摆、漂移不定。这样的情况,也让部下无所适从。无法形成一股凝聚的力量,时间一长久,失败已经是无法避免了。
袁绍最应该怎么做?
其实,袁绍最应该做的事情,是统一内部的意见,拿定一个主意,不管这个主意是好是坏,坚持下去。并设法压制内部所有的不合意见,让大家不要有所妄想,希望袁老大会改变意见。想出成绩,都把脑筋用在现有的已制订方向上,这样就能够保证大家能够出力的一致性。
有时,行动方向或许是错误的,比如说派出刘备在曹操后方进行骚扰。但不需否认的是,成功是以错误为代价的,只要不是致命性错误,都是可理解的。继续派出骚扰部队,在无法取得成绩僵持的正面战场,维持现状就足够了,在曹操的后方,直到骚扰到曹操筋疲力尽,总归会获得成功的。
最为典型的对比对象,是赤壁大战前的孙权,孙权获得了成功。仔细探察一下孙权获得成功的原因,恰恰在于孙权成功压制了内部的不合意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周喻的抗战意见,团结在周喻左右,让其他人没有第二选择,只能在周喻的抗战框架下谋事。
袁绍、孙权都是历史风云人物,他们的得与失,很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袁绍强大、曹操弱小时,袁绍却失败了;而曹操强大、孙权弱小时,孙权却成功了。
压制内部不合意见,是为了提高内部的凝聚力,不让大家把精力浪费在其他方向上。压制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摇摆只会导致更多的不合意见,更别提让大家把脑筋动在一个方向上。
想在父母亲间求平衡的做法,实际上,就象袁绍在官渡与曹操决战前,希望在部下间谋求平衡一样,不会有好结果的。
最应该做的,就是象孙权一样,确定一个方向,并彻底压制住其他人的意见,让大家把精力全部用到一个方向上来。
简白一点,就是采取必要的强权,去维持行动的方向的稳定。
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果在管理者间出现纷争,不管制订什么样的规章制度,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手段,都取不得预期的效果。原因就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牵扯与制约。
想消除这样的相互牵扯与制约,最好的办法就是恰当的强权管理,一如孙权式的强权高压。
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因为企业扩大所导致的矛盾、以及人类自身的认识缺陷所造成的思维误区,无法避免意见不合的情况出现。
意见是永远都不会统一的,但企业却需要发展,那就需要消除意见不合的情况。唯有这样,才能让大家无可争议的,在一个方向上出力,如此,取得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