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公布的2005年上半年劳动力市场统计分析,基础财会、计算机操作、文秘三类基础人才是上半年求职难度最大的群体,供过于求现象十分突出。面对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这三类人才该如何走出择业的“灰色地带”?记者日前采访了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职业规划专家洪向阳。
权威数据:三类人才过剩
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公布的2005年上半年劳动力市场统计分析显示,从供求对比来看,上半年劳动力市场岗位供求基本持平,但有三类岗位“僧多粥少”,求职者大部分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基础财会类岗位供求比1:5,即一个岗位有5人争,初级财务管理、收款、出纳等岗位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且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出现大的增幅;计算机简单操作类岗位供求比1:3,由于技能相对单一,上半年需求量持续减少;文秘类岗位供求比1:4,前台接待、普通文员等进行简单记录操作的岗位趋于饱和。
专家分析:为何“僧多粥少”
洪向阳分析说,上述三类人才之所以被列入求职困难群体、进入“灰色地带”,主要原因有三个: 1、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一度的过热炒作导致上述人才供应过剩,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趋于饱和后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过剩人才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2、技能单一,岗位适应性和竞争力弱。以基础文秘人员为例,前台接待、普通文员等主要是负责记录、公司日常事务处理、接听电话等简单工作,一般中专或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就可以胜任。目前基础文职岗位接近饱和,相关人员却难以适应其他要求更高的工作,面对有限的岗位,竞争自然十分激烈。 3、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变迁都可能带来岗位的需求变化,从而对从业人员产生影响。以计算机基础操作人员为例,前几年计算机操作类岗位热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计算机操作还是一门专业技能。但随着计算机知识普及程度的提高,靠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已很难立足,以录入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已经被文秘等岗位所“兼并”,计算机组装等工作也由专门的售后服务人员担任。现有岗位大多要求具备多项技能。在这种情势下,计算机操作类岗位需求量持续减少。
指点迷津:两条攻略走出“灰色地带”
洪向阳认为,要改变现状,走出“灰色地带”,上述三类人才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在现有岗位上积极充电,向更高层次的职位攀登;二是适时进行转型。无论走哪条路,三类人才首先必须对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自身优劣势进行理性分析,找到明确的职业定位,选择一个发展方向。 攻略1:在“灰色地带”发光发亮 关键点:积极充电,提升职业竞争力,向更高职位努力。
适合人群:不愿放弃本行者。
假如已经意识到以自己的职业能力,迟早会被市场淘汰,但又对自己所从事的行当情有独钟,那么应当在行业内寻找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妨立即充电,积累职业资本,提升竞争力,向本行业更高层次的职位努力,争取成为职业价值更高的研发型或管理型员工。
这类人群在积极求变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树立积极求变的意识,主动面对问题,尽自己所能在工作中发挥光和热,努力成为“灰色地带”中的“亮色人物”。比如过去认为“只要我准时交差就对得起公司了”,在要在工作完成前就开始自问:“怎样完成任务,才能提高我对公司的贡献?”过去完成一项工作后,才问主管:“下一个工作是什么?”而现在要主动选择任务,去完成工作范围之外,但与公司核心理念有关的任务。
●找准自己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充电。比如,对只会计算机简单操作的人员来说,技能单一是主要的弱点,可抓紧时间选择一些合适的培训课程,尽快掌握更新、更高层面的技能。
攻略2:离开“灰色地带”,进入“阳光职场”
关键点:找准下一个职业目标,主动转型,选择更加广阔的空间。
适合人群:年轻,有转型意向者。
年轻的职场人也可以适时考虑转型,离开“灰色地带”,向着全新的“阳光职场”前进。
●盘点现有职业资本,寻找转型突破口。转型不可盲目,在转型前,仔细盘点一下自己现有的职业资本,包括学历、专业背景、培训经历、工作经历、兴趣,还包括可以利用的人脉资源等等。看现有的职业资本是否足以支撑自己向其他行业、其他职位转型,从中寻找转型的突破口。
●积累转型的资本,突破原有的工作领域。计算机基础操作人员可通过努力提高自己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含金量,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转型;IT软件工程师可转为计算机数据库工程师或项目管理工程师;流水线上的技术员可以转为质量工程师或生产主管;办公室初级职员可以转为办公室主任等。突破原有的工作领域,积极积累转型的资本。
●拓展视野,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即使完成了转型,还要拓展视野,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防再度陷于“灰色地带”的牵绊。不要用习惯性的观点去看世界,要敢于跳出来接纳不同的观点,多想想“竞争者会怎么做?客户会怎么想?同事、老板怎么想?”等问题;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职业经历要及时总结、归纳,并将其升华为对职业的深层次思考。同时要密切关注职场风向,关注人才市场的行情变化,做到“随需应变”,永远走在“阳光地带”,而不是“灰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