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首页  | 经营管理 | 营销专题 | 人际沟通 | 创业天地 | 网商 | 职场生涯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营销管理>>总裁访谈>>|
长虹何克思、陈宁谈数字电视市场转换

发布:2007-6-23 15:34:29  来源: TOM [字体: ]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出台后,被业界称为数字电视市场启动的契机。但是,TOM科技也看到在数字电视时代,等离子、液晶、CRT之间的矛盾仍然纠缠不清,处于混战的状态。在数字电视市场转换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机遇可以把握?又将面临哪些挑战?

为此,TOM科技特别采访了长虹电器策划部部长何克思、长虹数字高清电视技术专家陈宁,以期能找到答案。

长虹电器策划部部长何克思

以下是采访实录:

TOM科技:您认为目前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您如何看待数字电视市场为长虹带来的机遇?

何克思:中国数字电视分三种方式:一是卫星电视,二是有线电视,三是地面播标准电视。卫星电视是在98年最早产生的一种数字电视,但它的发展受到国内的政策性约束,使用卫星电视需有许可并且它一般是集团用户。今年10月将会发射面对个人用户的数字电视发射商用卫星“星诺二号”, 如果有相应政策的跟进的话,卫星电视可能有大的发展;有线电视目前有国家的强制推行,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其商业模式还没有最后确定,比如说收费问题,故还存在着一定限制;地面播标准电视是刚刚推出的一种电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在今后国内数字电视的生产将被强制要求必须内置地面播数字芯片,因而是发展前景非常好的数字电视。长虹在国内彩电行业多年,在模拟彩电方面一直处于领军地位,但目前整个行业都遇到发展瓶颈。平板+数字电视是一个机遇,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地面数字传输标准的出台,将推动平板电视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数字电视发展,平板显示技术天生就是为数字电视而来的。对于长虹这种有雄厚基础的企业来说,机会更大,因为长虹有强大的品牌、渠道和技术力量的优势,尤其是在技术方面。电视技术是讲究积累的,有很多高新技术障碍是不可以一步跨跃的,比如说平板电视有很多技术仍然是从模拟电视发展而来。可以说,长虹一直是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进程的跟踪者和推动者。

TOM科技:长虹在数字电视市场的战略布局是怎样的?都生产哪些数字电视产品?

何克思:目前的数字电视可以理解为两方面,一是狭义的,即通过广电网络进行信号传输,的,前面提到的卫星电视、有线电视和地面数字标准电视。一是广义的,除了广电网络之外,还包括使用通讯网和宽带网传输的数字电视。这两类数字电视,长虹都是主要制造商。5日,长虹国内首家推出了地面数字标准电视机,同时,在通讯网方面,长虹与中国电信合作,一直在努力推动IPTV电视的发展。

TOM科技:近日有媒体报道,长虹将与韩国Orion PDP合资生产PDP屏,不知是否有此事?进展如何?

何克思:对不起,此事暂无可奉告。如有相关事宜,长虹会按上市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公告。

TOM科技:前一段时间,传出包括长虹在内的国内12家彩电企业共同宣告CRT彩电将在一年内全面退市的消息,不知长虹有何看法?

何克思:我可以负责任地说,CRT彩电在短时间内绝不可能退市,现在乃至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是CRT、LCD、PDP等多种显示方式并存。因为平板电视虽然是电视的一种发展趋势,但由于众所周知的技术和价格的原因,它不可能完全取代CRT彩电成为市场消费的唯一。我们也看到某些外资品牌对外宣布年内停产CRT,事实上他们在国内彩电市场的占有率极低,对彩电市场格局不会形成影响,同时意图借机打击国内的彩电业。相信国内其它彩电企业也持同样观点。

 

TOM科技:8月30日,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出台对长虹的影响是怎样的?您认为标准出台的意义何在?对用户和产业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何克思:可以说,对于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出台长虹是期盼已久。因为没有标准就没有方向。标准的出台预示着这个产业将被全方位激活,是整个电视产业的大升级。对产业来讲,电视将会跟网络联系更为紧密。对用户来讲,中国电视观众将可以和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用户一样享受到数字电视带来的不同的生活体验,更容易通过电视享受到网络服务。

TOM科技:有人说意味着数字电视进入量产,您认为呢?

何克思:其实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早已进入量产。而我们可以推断,地面传输标准电视会随着标准的实施而不断扩大生产。目前,长虹全高清平板电视37"、40"、46"、47"、55"都在量产,而20"-32"的标准高清和全高清平板电视也都在量产。

长虹数字高清电视技术专家陈宁

TOM科技:长虹基于刚出台的地面数字传输国标的机器何时问世?

陈宁:随时可以。

TOM科技:在推广过程中,如何解决内容收费的问题,这个问题会不会影响到终端机器的推广?

何克思:从我们掌握的情况。如何收费,怎么收费的问题,应该是电视台说了算。终端设备制造商还没有介入这个问题。有线电视是要收费的,卫星电视也有可能要收费,但地面播电视上,有极少人打算收费。但我们不希望收费,毕竟收费会限制消费能力,扼制产业发展。

TOM科技:长虹从何时开始准备可供无线接收的数字电视的生产?当时采用了哪些标准,是清华的标准还是上交大的标准?

陈宁:三年前开始。没有采用两者任何一家的标准。因为当时我们的数字电视主要是出口,出口欧洲的采用的是欧洲标准DVB-T,出口美国的采用的是美国标准ATSC。

TOM科技:采用国标的机器生产成本上要比采用清华标准或者交大标准高多少?

陈宁:差不多。

TOM科技:长虹认为此标准的出台对公司的发展有什么要求,会在未来的产品策略上做出哪些相应的调整?

陈宁:有要求。一方面是对人才的要求。需要培养更多了解掌握数字电视技术的人才,因为数字电视对生产技术要求更高。一方面也要求加大数字电视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力度。另外,资金投入也会更多。

TOM科技:上周三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正式通过,长虹是在何时看到正式的文本内容?据说这次标准是传输和信道方面,信源和接口并没包括在内?

陈宁:长虹是数字电视制标委员会企业委员,我们早在3月收到了征求意见及要求审核的文本。信源和接口确实没有包括在内,因为它们包括在其它已经出台的标准里面,它们和这次出台标准的核心内容分属不同部门管辖。

TOM科技:能否介绍一下,之前广电总局所说的融合性标准具体内容如何?是怎样将清华的DMB-T与上海交大的ADTB-T两套方案融为一套的?

陈宁:这个问题应该向广电总局咨询。

TOM科技:离国标正式实施还有一年的过渡期,长虹率先发布了国标新品,这之后的步骤有没有计划?

陈宁:一年的过渡期实际上是国家意欲在这一年时间内逐步把之前不规范的内容规范起来。目前长虹已经有一系列国标新品,紧接着要做的是进一步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因为各地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推广进程不一,因而长虹需要紧密跟踪,全面进入和跟进这一进程。

TOM科技:北京移动电视目前采用的是欧洲标准DVB-T,如果转到国标上来,估计技术难度和资金投入大概是怎样的情况?

陈宁:肯定有投入。

TOM科技:据说除了终端,长虹还在芯片和软件两方面开发支持国标的产品,能否谈谈相关的情况和想法?

陈宁:对,长虹在芯片和软件方面确实也在积极跟进和推动。长虹虹微公司和技术中心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四川虹微技术有限公司是长虹旗下专注芯片设计的子公司,其研制的网络数字音视频处理SOC芯片,广泛应用于IPTV、IP可视电话、无线接入电视、个人多媒体中心等3C信息家电领域,另外一款数字高清图像处理芯片,专用于高清数字电视信号处理,目前正在与西安交大联手开发,已经初步取得一些令人振奋的成果。与虹微技术公司紧密关联的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主要是围绕数字电视进行嵌入式软件开发。长虹倾力打造的三大核心技术能力,芯片设计和嵌入式软件设计就占据其中两席。长虹公司副总经理、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主任巫英坚认为,“围绕数字电视,长虹在芯片和嵌入式软件领域投入巨大的资源,并且取得领先的成果,下一步就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TOM科技:据长虹估计,全国地面数字电视整体转为国标,所带来的市场规模能有多大?

何克思:巨大。一是终端的数字电视制造业方面。目前整个中国的电视机保有量是3.5亿台,而中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大约需要10年,届时会有4亿台的保有量,算下来大概每年是近4000台的需求量,这个需求在开始的时候会较少,但会随进程逐步增多。二是在前端的数字电视芯片产业方面也会有大量需求,因为这个芯片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三是在整个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其它环节方面。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类热点  
营销专题  
创业天地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