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单位能耗限额》正在制订中。新标准提高了能耗门槛,为的是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过快增长。业内专家预计,将有20%的小企业达不到强制标准而面临淘汰。
年初,国家发改委正在制订之中。发改委的有关官员表示,新标准的制订,主要是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的过快增长。
据了解,新标准征求意见稿严格规定现有建陶企业与新建企业的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单位电耗限额,将全面提高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能耗要求。新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单位能源消耗限额》可能会成为一个强制性标准,成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一个准入门槛。
业内人士认为,新标准实施后,一些没有通过环境评估、能耗评估,特别是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会受到较大影响,预计将有20%的小企业因达不到强制标准被淘汰。
高耗低产问题严重数据显示,决定上调钢铁、铝、镍、铜、水泥、建筑卫生陶瓷、平板玻璃等七大行业的能耗标准。最新消息表明,新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单位能耗限额》近20年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产量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特别是最近10年,随着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我国建筑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首先,高能耗、污染问题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全国建陶业年产能已超过25亿平方米,我国已成为世界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和出口大国。
2006年,我国建筑陶瓷出口17.64亿美元,占我国全部陶瓷出口的28.04%,是我国第二大类陶瓷出口产品,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出口同比增长41.05%,是所有陶瓷中增速最快的,对拉动我国陶瓷出口整体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建筑陶瓷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目前,高能耗、低产出的问题十分突出,众多不符合要求的小企业上马陶瓷项目,消耗大量能源,生产的产品却多为劣质产品,没有竞争力,严重扰陶瓷属于资源型、高耗能和高污染行业,每生产1吨建筑陶瓷,平均约消耗600度电或者2.5吨标煤,原料和燃料成本约占陶瓷制品的30%—50%,此外,还对水和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由于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因此,建筑陶瓷业作为耗能大户,已经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
其次,产品档次较低,行业竞争力弱。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有着接近3000家各种成分的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产品单一、质量档次低等问题。出口产品多以中低档为主,在款式和工艺方面缺乏创新,企业之间相互抄袭、贴牌生产现象严重,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远低于欧洲和日本,产品附加值低,行业竞争力弱。
第三,出口环境不容乐观。2001年,我国抛光砖首次遭遇印度反倾销调查。之后,墨西哥、菲律宾、埃及、韩国、土耳其等相继发生反倾销调查或特保调查,并最终被征收(临时)高额关税。2006年3月,巴基斯坦开始对来自我国的瓷砖展开反倾销调查,12月作出初裁。其结果为,8家被抽查企业的产品分别被裁定征收0%至21.02%的临时反倾销税,而未应诉企业一律征收21.02%的高额反倾销税。反倾销案件的频繁发生,给我国建筑陶瓷出口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也丧失部分很有竞争力的市场。
“技术派”企业将获更大机会目前,我国的建筑陶瓷供过于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加之近年来原油、五金零配件、氧化钴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六条”引发房地产业遭遇寒流等,再加上建筑陶瓷新能耗标准的出台,整个陶瓷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一大批中小企业已经因耐不住“严寒”而倒闭。
虽然面临诸多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中小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陶瓷的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有关专家认为,在技术和品牌上加以侧重的企业,将会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机会。其中包括银行的青睐、政策的优惠和消费者的信赖。
近年来,我国建筑陶瓷企业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始自主创新,研发建筑卫生陶瓷技术装备。现在,部分企业已经掌握现代陶瓷墙地砖自动液压压砖机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具备设计、制造各种结构型号和各种吨位压砖机的能力和经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生产技术,并初步建成现代化的陶瓷装备研发和生产体系,建筑陶瓷、卫生洁具生产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拥有技术优势和创新实力的企业,将具备极强的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有3000多家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其中不乏规模大、生产集中度高、产业链完善、综合服务配套能力强的企业。许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档次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2003年以来,在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中国名牌产品”榜单上,只有10个建陶品牌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品牌的推广力度不够。因此,未来注重品牌建设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地位。
注重技术改造,能够有效地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符合国家有关建陶企业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单位电耗限额标准,以及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环境评估、能耗评估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