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流芝工作室
认识霍流芝老师之前,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会跟小巷、古灶、石屋和巨榕联系起来。是的,只要你走过公仔街,进入博物馆,步入古灶游览区,溜进小巷里,来到巨榕下,见到有石屋,就能和这位低调却热情的老前辈交上朋友了。
真有趣,认识霍流芝老师是在一次很偶然的时候,那天一不小心闯入“禁区”,我就被请进了他的工作室。初识霍老师,我感到惊讶,想不到年岁已过70“古来稀”的他和作为晚辈的我聊起来竟是如此兴致勃勃。十几年前已退休的他本该在家颐养天年享受清福,可作为南风古灶第18代传人,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传播者,他还是乐意继续发挥余热,兢兢业业守护着石湾的陶瓷文化阵地!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我带着钦佩和敬意,饶有兴趣请教了霍流芝老师石湾陶瓷发展历史、现状及南风古灶陶瓷文化传承等有关问题。
如下就是我们的对话内容:
中国陶瓷网:请霍老师介绍一下您个人的情况,好吗?
霍流芝:我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早年在北京中央工艺美院学习,毕业后先后在中央工艺美院和广州美术学院从事教育工作。1976年,回到石湾工艺陶瓷厂(今鹰牌陶瓷前身)任创作室主任,几年后被调到陶瓷三厂进行南风古灶项目开发工作。
我是在1986年退休的。退休前就开始创作南风古灶历史画,从2002年始在南风古灶霍流芝工作室研究石湾陶瓷史。工作室也就是我们现在聊天的这间屋子。
霍流芝老师在绘画中
中国陶瓷网:这些经历对您研究南风古灶有什么影响呢?
霍流芝:小时候,父辈们就跟我讲述了古灶的历史,对此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年轻时考入中央工艺美院学习让我掌握了很多工艺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加上工作后在高校和陶瓷企业从事相关工作,让我与古灶、石湾陶瓷结下深刻的情缘。即使在退休后的今天,我还在研究石湾陶瓷史,创作南风古灶历史画和为我们的南风古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做大量宣传工作。可以说,爱古灶总是有很多理由的!
中国陶瓷网:谢谢霍老师。能简单介绍一下霍氏家族和南风古灶的关系吗?
霍流芝:石湾的霍氏始迁祖是在800年前从山西迁入石湾的。我们的祖辈世世代代在山西经营陶器烧制,故有“霍州窑”之称,“霍州窑”与当时陕西“火夭州窑”、河北“磁州窑”等齐名。后来始祖被逼逃难南迁,最后扎根于石湾,他们继续经营制陶生意,便依山傍水建造了南风灶、尘灶、白云灶和沙路灶等窑灶。
“石湾瓦,甲天下。”石湾有如此美誉更多应该归功于南风灶,如果不是南风灶几百年来窑火不断,而且烧制的产品质量优秀,到现在肯定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石湾的陶瓷文化和曾经的辉煌。在整个石湾人的心目中,南风古灶就是石湾的根,是石湾人的骄傲。
中国陶瓷网:霍老师说过“如果将南风古灶比做手动照相机,那么现代窑就是傻瓜照相机”,请您谈一谈何以有如此生动的比喻。
霍流芝:我们都知道,手动照相机完全是靠拍摄者的艺术感觉、拍摄技术,同一个物体拍出的照片可以张张不同;而傻瓜机拍出的照片是千篇一律,虽然曝光准确,整体组合后却难有惊人效果。不少现代窑在烧制、结构等技术方面是全自动电脑控制,而产品是千篇一律的;南风古灶则是人工柴烧的效果,每一件产品都不一样。所以直到今天,南风古灶依然窑火不熄。
中国陶瓷网:正所谓姜还是老的辣,看来窑也是古的旺哦。据了解,霍老师是目前佛山唯一一位研究古灶的民间学者,请问是什么原因让您“孤独”地选择走这条路呢?
霍流芝:自南风灶建成后,霍氏家族十几代人一直保持着和古灶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对古灶有着深厚的情感。过去和现在石湾陶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与南风古灶有很大联系。我这样做,目的很明显,就是让人们知道古灶真实的兴衰与变迁。
这样能很好地发扬我们石湾的传统陶瓷文化!
霍流芝老师的部分作品
中国陶瓷网:您个人对目前石湾陶瓷整体情况是怎样评价的?
霍流芝:“石湾陶瓷”称谓变化了。过去称“石湾陶瓷”,近年来称“佛山陶瓷”,现在的石湾建筑陶瓷不断外迁,遍及全国很多产区,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石湾本土上却是基本没有什么陶瓷了。
至于艺术创作,石湾陶瓷艺术多是沿袭着明清辉煌时期的传统,题材多以当时的或历史上的人物生活为主,缺乏现代人的生活精神。
中国陶瓷网:最近在我们石湾成立了佛山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霍老师对此抱有哪些期望呢?
霍流芝:这是我比较看好的一点。佛山比照国内外有关城市,也开始自己的创意产业之旅,这是好的尝试,也是一大创举。虽然我们政府、行业甚至企业市民等方面尚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相对缺乏创新能力,但我还是很乐于看到我们在陶瓷这个古老同时也是充满生命力的产业有了更高更深远的作为。
值得强调的是,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已经在尝试着突破,借用传统的技艺来表达现代人的精神世界。这样的一些作品虽然在今天的石湾还是异类,但也许他们将成为未来石湾陶艺的代言人。
中国陶瓷网:您对发扬南风古灶陶瓷传统文化有何感想呢?
霍流芝:商业社会冲击了人们的思想,很多人在市场经济时代更看中实在、直接的利益,而对于文化这东西,很多时候给忽略掉了,更有甚者是可以排斥文化。在我看来这些个体行为是短视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要知道任何一件没有文化内涵的东西,都不会是一个有持续生命力的个体。缺少文化,陶瓷充其量不过是水、土和火的简单组合,只是一件硬梆梆的器件。
现在虽然讲求市场效益,但弘扬陶瓷文化与之没有冲突,相反能更大程度衬托“石湾制造”的美誉,为良好的市场氛围的营造提供基础。
我一直在建议我们石湾走一条向旅游、工艺陶瓷发展的道路。石湾的发展可以借助本身已有的陶艺技术的名气,如果能够转向成功,可以吸引很多游客,从而带动石湾旅游业的发展。这样同时也能比较方便和完整地弘扬我们“石湾瓦,甲天下”的千年制陶文化。
现在,过去的“石湾陶瓷”、“佛山陶瓷”和“中国陶瓷”蓬勃发展起来,但是不要忘记南国陶瓷出的根——河宕文化、南风古灶、陶师庙……
中国陶瓷网:非常感谢霍老师给我分享了陶瓷文化的精彩故事。谢谢您接受了中国陶瓷网的采访!
中华陶源展示场一角
访谈后记:
欣闻早在2001年就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南风古灶已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为霍老师感到高兴。据调查了解,南风古灶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高龄”的在用柴烧陶窑,古灶发展了石湾陶瓷文化,让以石湾陶瓷为代表的佛山陶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各个角落。
相信在霍老师以及许许多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作为闻名海内外的“石湾窑”形成发展的历史见证,南风古灶这座“陶瓷活化石”一定能早日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届时,我们这引以为傲的500年窑火不息的古灶真正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
南风古灶,石湾的,民族的,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