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县超额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主要经济指标,工作有亮点,也有缺点。”近日,刚召开完全县实施“十大惠民行动”大会的夹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勇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讳言,“比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居全市前列,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却居全市后列。”
记 者:有人说,夹江财政收入增速减缓,是支柱产业单一,陶瓷企业业主素质低、管理水平低、产品档次低的必然结果。
赵 勇:我只想说两点,第一,我们已充分认识到了单一支柱产业对县域经济的不利影响,并按照“结构优化”的目标,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电业、机械冶金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二,任何产业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波浪式推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陶瓷产业放慢速度其实是为了调整脚步,去适应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坚信,在未来的发展中,陶瓷业仍将是我县的主要支柱,是财政收入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主要动力。
记 者:我看到一份材料,2005年以来,夹江建陶企业被重组的有1家,被兼并的有7家,被租赁生产的有10家,还有不少企业停产。你如何看?
赵 勇:还有一些数字你不知道。去年陶瓷业的投资是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其中技改扩建投入是2005年的4倍;近两年新上的41条生产线全是生产高档瓷砖;去年有4家企业16个品牌成为国家免检产品。这些说明什么?说明夹江陶瓷业正逐步转入到质量、品牌、效益的发展轨道。
记 者:我们怎样看待企业的生老病死?
赵 勇:应该历史地、辩证地、开放地看待。夹江陶瓷业已有20年发展历史,2000年之前是起步阶段。2000年至2004年,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年生产能力由1亿平方米增加到了近5亿平方米,是快速扩张期。2005年起,陶瓷业虽不属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但也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等,夹江陶瓷业进入了大洗牌、大调整的阵痛期。在同样的大环境下,佛山陶瓷业数百家企业中,三分之一濒临倒闭,三分之一出现亏损,只有三分之一维持平稳或有微利。佛山陶瓷业与我县陶瓷业相比,在规模、档次、品种、配套、人才、信息、出口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不也正在经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阵痛吗?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和规律,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必须经历的过程。对于夹江来讲,归根到底是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集中反映,是一个迟早要经历的阵痛。
记 者:这个阵痛期什么时候结束?
赵 勇:去年开始,我县陶瓷行业市场行情明显看好,出现了多年未见的产销两旺的好势头。一度出现经销商在生产车间排队提货甚至因供货不及时引发官司的现象。可以这样说,西部瓷都已进入了新一轮发展周期。
记 者:新一轮发展周期的前景可以预测吗?
赵 勇:我讲两组数据,一是世界知名陶瓷企业罗马集团董事长对我讲,中国大陆陶瓷业发展的成长期至少还有50年,因为建陶年人均消费量我国仅为2平方米,而全球和发达国家分别为4和9平方米。你可以想见其市场潜力。二是陶瓷业发展较好的地方,配套产业往往是主业的几倍。夹江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填补、弥合、提升。所以我们提出,在产业发展年,要突出项目抓产业、突出支柱抓产业、突出集聚抓产业、突出创新抓产业,把产业发展年的文章做在延伸产业链条和培育产业集群上,做在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上,做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
记 者:据说,夹江陶瓷业当前面临的最大的也是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能源紧张?
赵 勇:是的,从去年下半年,尤其是从9月份开始,天然气供应相当紧张,许多厂家生产线开开停停。一方面,我们通过协调争取,促成了全县天然气指标下半年再追加5000万立方米,较往年足足增加了10%,而全市、川西南只增加了3%。另一方面,努力开辟“第二能源”,新中源等企业成功引进水煤气成熟技术,目前全县已有34个水煤气生产炉,在建的还有21个。我想,只要挺过了这个坎,到明年能源问题会得到有效缓解。(完)(乐山日报 杨丹 李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