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消耗瓷的大国和生产大国,经过了若干年的开发,已处于资源紧张状态。当前存在四大主要问题。
其热点问题之一:是资源利用率低、利用率差,好的黏土已濒于耗尽。
其次,是对能源煤、燃气、油的消耗大,如南方的能源靠大量进口。我国陶瓷在能耗上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央提出,国家能源办公室组织各行业分析能源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节约能源20%的目标。可见,对能源节约的重视。
其热点问题之三:人才匮乏,在建筑陶瓷领域人才是大问题,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高科技人才。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不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只采取拿来主义,去挖被的企业的人才,不去培养员工。这种现象一定要扭转。
环保是当前存在的第四大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环保需要有较大的投入,小企业不注意环保问题,这从根本上讲不适合生产。中央提出,不能走资本主义老路--先污染再治理,应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也提到一些问题。
建筑陶瓷生产目前存在诸多问题,陶瓷砖制作的趋势是越做越大,现在已经做到1米乘2米了,瓷砖的尺寸做大,就会问题频出,砖大,就要保证各个环节制作过程中施工、运输不出问题;砖大,就要加厚,否则就会断裂。瓷砖加厚的同时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大、环境负荷大了带来新的问题。为此,专家们都在呼吁,提出要生产薄型砖,整体减薄。
对于瓷砖减薄工作量很大,即使研究、生产出来后,仍有大量工作要做。例如,国家要立项,配方要修改,工艺方法要改,最后标准也要改,施工工程的技术参数也要改。
曾经有的企业率先做了这样的工作,瓷砖减薄,一些竞争对手乘机散布谣言攻击说,这些企业是偷工减料,搞得这些企业不敢再做。
对于人才培养投入很大,谁来投资?陶瓷行业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项目人才等缺口很大,如何解决互相挖人才的问题值得探讨。
专家在谈及对有关对节能技术、工艺方面的建议和看法:对于“红坯”的问题,史哲民这项生产工艺为西班牙的企业所采用,现市场上也有产品销售。在国内有的企业也采取此法生产,竞争对手就借机诋毁别的企业。实际上,“红坯”也能作出好砖来,需要在釉面上做文章。专家认为,用这种方法生产墙面砖,在标准上可以区别于地面砖,墙面砖贴在墙上,不会有人去踩,就不存在磨损的问题,只要够一定的强度,再在釉面上做文章,修饰得有新意,同样达到白砖的效果,且节能、节约材料。谈到节约材料时,史教授感慨地说,这种材料当前紧缺,唐山的紫木节黏土已用的所剩无几,需用别的黏土代替。
关于原料紧缺的问题,史教授认为,加强综合利用和节约,对于新的原料产地不要乱开采,要合理利用,对于陶瓷原料特别是稀少的矿物(黑黏土)等要限制出口。
建筑卫生陶瓷节水的问题是大问题之一。节约能源,也包括节水。抽水马桶节水仍是当前生产厂应格外注重的工作之一,当前仍有小厂家生产的马桶达不到国家标准,用户使用时一次冲不干净就会冲第二次,造成很大的浪费。由于产品不达标,在负压情况下,污染管网。我国现行标准是6升,比以前的13升、9升改进了很多。史教授提出大小便使用的水量不同,目前采用的6升水以冲大便来计算用水,事实上冲小便3升水足以。抽水马桶问题是系统工程,那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造成浪费。
与国外陶瓷企业的差距在哪里,史教授认为,企业的短期行为是主要差距,短期行为造成产品的质量、设计、工艺改进、技术革新等一系列问题。国内的合资企业较正规。中国陶器产量是世界第一,也是消费最多的国家,产品档次不高,造型设计、花色更多的是模仿,创新少。我国陶瓷企业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观念,宏扬中华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