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委员会对第84/500/EEC号指令《关于与食品接触的瓷器制品的性能标准与合格声明》进行了修订。根据欧盟新指令,从今年5月20日起,允许符合该指令的瓷器制品使用和进行贸易;从明年5月20日起,不符合该指令的瓷器制品将禁止生产和进口。同时,欧盟新指令还提高了此类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技术门槛。消息一传出,立刻在业内引起 了强烈反响。
陶瓷大国遭遇环保尴尬
记者了解到,欧盟新指要求在欧盟产销的、可能与食品接触的瓷器制品,须附有生产商和销售商提供的书面声明,注明瓷器最终制品生产日期、厂家和欧盟进口商的身份和地址,以及瓷器制品的特性等。新指令将仪器分析方法检出的铅和镉的限量标准由原来的4.0毫克/升、0.3毫克/升分别修订为0.2毫克/升、0.2毫克/升,从而提高此类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的。"佛山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总工程师况学成向记者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和出口大国,目前我国日用陶瓷产品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5%。但是,国内陶瓷企业生产的日用陶瓷仍然以中低档次为主,日用陶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铅、镉溶出量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已成为长期制约我国日用陶瓷产品质量提高的顽症。
专家表示,长期使用铅、镉溶出量超标的产品,会造成重金属中毒,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况学成认为,欧盟环保新指令的出台是由于近期我国日用陶瓷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对当地产品造成极大冲击,致使欧洲市场对我国陶瓷产品采取技术壁垒,从而阻止中国陶瓷产品的大量进入。
国内中小陶企面临考验
专家表示,此次欧盟新的限量标准主要就是针对铅和镉的溶出量,我国陶瓷企业如果不尽快提高产品质量,陶瓷出口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由于我国陶瓷业进入门槛较低,一大批原料加工厂、窑炉生产厂、色釉料生产厂等像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日用陶瓷产量快速增长。然而,与此同时,日用陶瓷产品的质量却在下降。在去年的国家抽查中,小型企业的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5.2%,而今年又下滑至63.6%。业内人士很不乐观的表示,新指令对仪器检出铅镉含量提出新的限量标准,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很难达到,因此中小企业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工业陶瓷协会副秘书长黄芯红认为,欧盟设定的技术壁垒会对整个中国陶瓷行业造成影响,特别是中小陶瓷企业。据悉,目前我国众多的中小型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生产的劣质日用陶瓷产品,制约了日用陶瓷总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据介绍,不合格的日用陶瓷产品基本是铅溶出量、热稳定性、外观质量等重要指标不符合标准。有些中小企业明知使用的花纸质量低劣,但受经济利益驱动,仍然进行生产销售。还有一些企业随意降低烧烤温度,烤花时超密度码放,造成产品铅、镉溶出量超标。采用劣质原材料、随意改变生产工艺的现象时有发生。抽查发现,至今仍有较多的小型生产企业不具备铅、镉溶出量等强制性标准项目的理化测试手段,对强制性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强制指标没有严格的控制措施,致使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出路: 提高企业竞争力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国内外市场对日用陶瓷制品的铅、镉溶出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黄芯红表示,陶瓷协会正在把情况告知各企业单位,近期还会开展多个会议进行研讨,找出相关解决方案。同时,在国际上继续开展贸易保障活动,使得中国陶瓷企业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中国材料网理事徐平认为,陶瓷企业应对国外出台的新技术标准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政府部门要引导陶瓷行业提升产业档次;陶瓷企业要增强创新发展意识,在掌握市场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开发适合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黄芯红认为,目前欧盟新指令主要是针对日用陶瓷中铅、铬等含量超标的问题,中小企业可以加大技术投入,增加人力、物力研发图纹技术,使用一些不用铅的物质,从而绕过欧盟技术壁垒。但他同时提出,这也只是一项短期行为,从长远来看应加大技术攻关,降低铅、铬的含量。对于大企业,他认为,可以和国外一些企业加强合作,从而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产品。另外在生产上应向国外企业看齐,实行专业化、明确化生产。
业内人士建议,针对竞争加剧、利润下滑的局面,陶瓷企业经营者一定要苦练"内功",转变经营策略,优化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加强市场开发力度,促进企业经营与决策由原始的粗放型向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转变。黄芯红认为,提高日用陶瓷制品档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善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有效降低铅、镉溶出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徐平认为,国内陶瓷生产商和出口商,应密切关注欧盟新指令的相关信息动态,积极改进生产工艺,进一步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有效降低铅、镉溶出量,避免欧盟新指令成为阻碍我国陶瓷出口欧盟的不利因素,巩固我国陶瓷出口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