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士丹利发布对中国钢铁产业研究报告,认定中国钢铁价格稳定,国内钢铁需求坚挺。报告预计,中国钢铁需求年增加在10%~15%,中国2007年钢铁产量可能达到5亿吨,供需状况将不会恶化。
摩根士丹利为中国钢铁市场描绘出了一幅美好的画卷,但中国钢铁企业的日子却不太好过。由于大而不强,中国钢铁企业正处于国际上游盘剥和国内政策挤压的内外夹击之中。
上游行业层层盘剥严重挤压中国钢企利润
第一层盘剥是钢铁行业上游原料铁矿石。
由于我国钢铁产品大量出口,而上游原料铁矿石却严重依赖进口,因此钢铁出口量猛增也代表着铁矿石的进口量在飞涨。今年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进口铁矿石依存度为54.84%,比去年全年的51.1%又提高了3.74个百分点。这对于我国钢铁企业来说,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就像戴上了紧箍咒一样备受盘剥,因此受制于外国铁矿石供应商的情况不容乐观。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铁矿石的增幅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位,综合平均到岸价比去年同期上涨13%以上。
中国对于铁矿石的强烈需求导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幅度远高于钢铁产品。目前,巴西CVRD、澳大利亚BHP、哈默斯利三大矿山公司出口铁矿石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70%以上,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大大压缩了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2000~2006年,铁矿石价格上涨164%,铁矿石供货商平均利润为57.9%,而钢铁价格上涨只有60%,钢铁行业平均利润也只有17.8%。
第二层盘剥是风险也不容忽视的贸易摩擦。
5月4日,印度确定铁矿石出口关税方案,临时提高了出口铁矿石的关税,这对中国钢铁企业来说是一记闷棍。
第三层盘剥是海运费的飙升。
目前,海运费飙升更是我国钢铁企业受上游盘剥的一道关卡。尽管专家们求解种种对策,但似乎都缺乏可操作性而难以行之有效,因此中国钢企还不得不默默承受海运费上涨带来的成本之痛。
据权威数据显示,巴西、澳大利亚至中国铁矿石海运费最近又创历史新高。5月11日,巴西图巴朗港至北仑港、宝山港平均铁矿石海运费达到55.146美元/吨,比上一轮历史高点高出18.67%;澳大利亚西澳港至北仑港、宝山港平均铁矿石海运费达到24.095美元/吨,比上一轮历史高点高出6.05%。
统计还显示,2006年巴西至中国航线平均铁矿石海运费为27.63美元/吨,比2005年下降1.72美元/吨;澳大利亚至中国航线平均铁矿石海运费为11.87美元/吨,比2005年下降0.41美元/吨。而截至目前,2007年巴西至中国铁矿石海运费平均达到41.89美元/吨,比2006年均价上涨51.62%;澳大利亚至中国铁矿石海运费平均达到17.82美元/吨,比2006年均价上涨50.16%。
目前,铁矿石海运价已远高于铁矿石成本价,铁矿石到岸价因此迅猛上升,这对我国钢铁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占。
政策层层挤压中小钢企面临生存危机
钢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目前,钢铁工业总能耗占全国的14.71%,工业废水、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0%、15%和10%。因此,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钢铁工业粗放式高速发展促使政府下决心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控制钢材出口、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以节约能源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
国家发改委5月14日宣布,河北等十个省(区、市)已与发改委签订了《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责任书》,5年内将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986万吨、落后炼钢能力4167万吨。今年要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255万吨、落后炼钢能力2423万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要求,这十个省(区、市)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与有关企业签订责任书,督促限期关停和淘汰;充分发挥法律手段在关停和淘汰中的作用,把好土地、信贷、环保、电价和市场准入关,做到依法关闭、依法淘汰、依法监督。
此次“淘汰军令状”对中小钢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政策挤压。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挤压对逼迫钢铁行业走出高耗能、高污染的怪圈是一个撒手锏。
中国钢铁产量之所以在政府三令五申限制的情况下仍然迅速增长,固然有实际需求拉动的作用,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钢铁工业集中度太低,企业投资和扩充产能冲动过于炽烈,在较低端产品上自相残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决地调整钢铁工业结构,用铁腕关停未达到技术经济标准的钢铁企业,遏制钢铁工业过分炽烈的投资和扩充产能冲动,优化、提升钢铁产品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