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艺
工业化以后,现代主义的国际风格扫荡了世界各民族建筑的多元化风格,城市的一体化、建筑空间环境的一体化,使人们失去了地域性的文化感情,大城市里像水泥森林般耸立的楼群,给人们一种远离自然的窒息感。像这样的生存空间,需要更多人性化的、情感性的和充满大自然气息的艺术作品来加以调和。呈现在上海观众面前的朱乐耕现代陶艺,给我们带来了清新气息。
朱乐耕的成长之路,正是中国陶艺的成长之路。
近二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体现在文化、审美甚至国民心理等方面。总的概括起来说,中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地域性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的、开放的、国际性的国家。
朱乐耕的陶瓷艺术创作,实际上也是中国的陶瓷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缩影。朱乐耕研究过五彩、红绿彩、粉彩和青花,几乎囊括了景德镇所有的传统装饰手段,而且也取得了不少成就,有不少作品获得一等奖甚至“金杯奖”,一度曾被誉为“获奖专业户”。
当他来到国际舞台,才知道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检讨自己的陶艺创作,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器物表面的装饰,走向对泥土与窑火烧成的研究,包括釉料的研究,这是一段不断探索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在作品中注入了新的创作理念,既要学习西方,但又不能失去自我,成为西方艺术的翻版,这是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十年后,199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在中国美术馆为他举办个人陶艺展暨研讨会,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专家们给予高度评价,所有作品被韩国亚洲美术馆收藏。
此后,他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举办个人陶艺展,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他意识到,现代陶艺应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他的创作领域开始扩张,从架上走向了室内室外的空间,从生活陶艺扩展到了建筑环境的陶艺。
2001年他应韩国麦粒集团的邀请,在韩国首尔麦粒音乐厅和美术馆做的系列陶艺作品,花了四年多的时间,用了一百多吨泥土。不仅在艺术上获得了成功,在国际音响界也引起了关注。这座建筑被誉为“陶瓷宫殿”,成为韩国首尔一个重要的文化景点,在国际陶艺界也引起了关注。在澳大利亚陶艺批评家珍妮·曼丝菲尔德所写的《世界环境陶艺回顾》的书中,采用了他在韩国麦粒音乐厅做的壁画作品——《生命之光》作为封面,意味着中国的现代陶艺以从世界舞台的边缘开始走向中心。正如麦粒美术馆馆长元京子说的:“我以前总以为中国的陶艺非常传统,朱乐耕改变了我对中国陶艺的看法,它非常现代,也非常中国。”
2003年朱乐耕被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担任陶艺中心的主任。2005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陶艺研究中心举办了首届东亚陶艺展暨研讨会,邀请了中日韩最优秀的陶艺家参加,在京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不少作品被美术馆收藏。在中国,现代陶艺终于被划入现代艺术的范畴,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被看成是工艺美术品。
200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为朱乐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第二次陶艺展暨研讨会,引起了陶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展览结束后,十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是中国美术馆第一次收藏这么多陶艺家个人作品,标志着现代陶艺在我们国家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标志着中国的现代陶艺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月12日,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朱乐耕陶艺展。他说,上海是国际大都市,这里的观众对中国现代艺术有自己的理解和诠释,我希望能与他们交流。
云霞之间
热土
天书
黄河之水天上来
天地人系列
行空天马
壶
净土
远山
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