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号称瓷都,以“中国白”和西洋工艺瓷闻名天下。传统的烧瓷,向来是与伐木、烧煤、空气污染等“破坏性”名词联系在一起的。而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近日对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单位进行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德化县被评为福建省最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地方,其境内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7.3%,此外,德化还是福建省首个县域循环经济试点县。悠悠青山,环绕的是一个无烟的瓷都。
科技工作是一把手工程。没有德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几年德化的科技工作不可能推进得如此顺利。
德化县的科技领导小组是县长亲自带头主抓的。在过去的两年,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务及专题会议探讨德化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并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以保证科技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全县18个乡镇及主要经济部门都签订科技工作责任状,同时建立科技监督、考核制度,形成了县、乡(部门)、村齐抓共管的科技工作机制。科技工作成效如何成了考核官员的一项重要标准,足见县委、县政府力推科技工作的决心。”德化县科技局局长苏志坚介绍说,德化县的各级领导大多都挂钩科技企业、重点企业,对其进行帮扶,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工作的开展。
除了政策上的倾斜,德化还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2005年和2006年科技三项费用分别占财政支出的1.5%,年增长分别为10.44%和12.61 %。两年来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2个,投入本级科技三项费用1112万元,科技发展资金7862万元,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经费669万元,风险担保基金380万元。政府对科技的大力扶持,极大提升了社会、银行和企业对科研投入的信心。在过去的两年,银行共为德化科研项目发放项目贷款3亿多元,同时拉动企业投入资金5亿多元。
青山环瓷都
大笔的科研扶持经费,具体落实在何处?从德化县科技局的各种报表中,陶瓷产业的技术革新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德化号称瓷都,以“中国白”和西洋工艺瓷闻名天下。传统的烧瓷,向来是与伐木、烧煤、空气污染等“破坏性”名词联系在一起的。而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近日对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单位进行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德化县被评为福建省最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地方,其境内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7.3%,此外,德化还是福建省首个县域循环经济试点县。悠悠青山,环绕的是一个无烟的瓷都。
获得这样的殊荣并非一日之功。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德化县专门成立了循环经济示范县领导小组,几年来,全县有90%的陶瓷企业使用清洁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GDP能耗为1.4吨标准煤,下降6.7%,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赢”。 此外,通过研发与推广应用轻质瓷、半瓷、釉下彩红壤陶、普通粘土生产陶瓷等一批新配方新技术,目前德化产量最大的西洋工艺陶瓷烧成温度由原来的1300℃降至1080℃左右。除对窑炉和制瓷配方的优化外,废瓷再生利用技术的成功研发,也为德化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同时,德化县科技局也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陶瓷产业的扶持。两年来,德化县科技局先后制定了《关于鼓励陶瓷泥料加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奖励办法》《关于对生产高档日用陶瓷企业实行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下达实施本级科技计划项目79个,经费1023万元,获国家科技立项5项,资金350万元;省、市科技立项20项,资金319万元。2006年德化县陶瓷产值47.05亿元,年均增长15.3%,占工业总产值的58.9%,并成功申报了“德化白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如此迅猛的增长,可以说与科技项目的推动息息相关。
如今,德化已初步形成了独具德化特色的“1+3+1”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瓷都”名扬全球。
平台舞科技
政府在为企业提供科研扶持时,除了要在政策上与资金上的倾向外,还应有甘为绿叶的气魄。德化科技局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上花费了巨大心力,正是充分展现了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绿叶”形象。
近年来,在德化县政府的支持下,陶瓷检验检测中心、网络信息服务中心、技术管理培训中心和设备技术服务中心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成。
其中,陶瓷检验检测中心目前已具备了为企业提供21大项检测服务的能力,两年来为企业出具了1万多份的检测、检验报告,涉及的企业达到700多家,2006年1月20日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确定为“福建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免费办理版权登记1383件,并及时处理侵权案5起,侵权标的300万元,有效地保护了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
农业服务中心通过接受农民群众咨询、发放科普资料、发送手机短信息、举办各类培训和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指导解决技术难题等形式为农民提供指导,近两年,凭借农业服务中心的努力,德化农业预计挽回了经济损失300多万元,新增经济效益360多万元。
科技兴农业
说到了农业,那就不得不提到德化县科技局实施的“良种工程”。
近几年,德化县科技局着力发展高优、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引进优良新品种30个,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9万多亩,农作物优良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8.3%。全县有17个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11个基地通过产品认定,9种农产品通过部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德化早熟梨、黑鸡、黄花菜、油茶、食用菌、反季节蔬菜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的上市,让以往只能靠天吃饭的农民尝到了科技的甜头。
据了解,德化的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将梨嫁接花穗促进了梨子丰产、早熟,产量提高30%,产出的梨子更是个顶个的好,在全国评比中拿了第一名。而德化黑鸡经过提纯与繁育,每羽黑鸡年产蛋量由70个提高到140个、孵化成功率由55%提高到92%、成活率由70%提高到96%,并形成了黑鸡养殖产业带。另外通过淘汰选育黄花菜优良品种,探索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提升产品的加工工艺,使黄花菜亩产量提高了20%。油茶通过深翻、剪枝拉枝、施肥等技术示范,亩产提高30%。
如此增产增收,难怪在记者采访时,尝过科技甜头的德化农民个个脸上笑开了花。
创新得佳绩
种种政策,种种努力,总归一句,在德化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的优良环境,最终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德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看来,这一目标已经初见成效。
在“十五”期间,德化就实现了全国科技进步县“四连冠”,创建了国家火炬计划德化陶瓷产业基地。在原有省级民营科技园区的基础上整合各工业项目区,被国家发改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福建省陶瓷产业园区”。
近两年来,德化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帮助企业申报实施各级各类科技、技改项目112个,通过ISO质量和环保体系认证企业113家,获中国名牌2个、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8个、省名牌产品5个,建立了福建省陶瓷产业园区和国家火炬计划德化陶瓷产业基地,陶瓷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在德化县召开的科技大会上,县委书记陈全顺在会上自豪地表示,科技对德化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直呈逐年递增的态势,技术进步已成为德化县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如今,在勤劳肯干又紧跟时代前沿科技的德化人努力下,德化正大踏步地朝着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康庄之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