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国际贸易 更多...
相关下载 更多...
陶机技术 更多...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技术>>科技新闻>>|
陶城报资讯网

发布:2007-8-16 15:27:19  来源: 陶城报资讯网 [字体: ]

【摘   要】
     本文从仿古砖名词的由来,谈到仿古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仿古砖的材质,坯、釉特征,谈到装饰手法、装饰工艺和装饰材料;从装饰谈到功能,涉及防滑、耐磨、防污、防静电、抗菌、自洁;从产品的价值链谈到创新和品牌;从引进、消化、吸收谈到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最后对仿古砖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仿古砖、有釉瓷质砖、历史与文化、坯和釉、装饰、图案和色彩功能、创新、展望。

前言
     仿古砖通常指的是有釉装饰砖,其坯体可以是瓷质的,这是主流;也有炻瓷、细炻和炻质的;釉以亚光的为主;色调则以黄色、咖啡色、暗红色、土色、灰色、灰黑色等为主;仿古砖蕴藏的文化、历史内涵和丰富的装饰手法使其成为欧美市场的瓷砖主流产品,在国内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仿古砖的应用范围广并有墙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创新设计和创新技术赋予仿古砖更高的市场价值和生命力
    1、仿古砖的名词由来,仿古砖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内涵
     仿古砖最早源自欧洲的上釉砖,之后首先由台商介绍到大陆,称之为泛古砖,之后又有称为古典砖、复古砖、仿古砖的,其中以“仿古砖”的名词用得较多,大家叫惯了,习惯成自然,就成了同类砖的“商品名”。商品名词不同于专业名词更不同于学名不必十分严瑾,就好象人们把工交车叫做“巴士”,将袖珍磁带收录机叫做“随身听”一样,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另外“仿”本身并没有“贬”义,能说“仿生学”中的仿有什么不好吗?关键是要看你作得怎么样,是单纯“模仿”还是有所“创新”。
     欧洲人习惯称仿古砖为“Rustic”特定指上釉瓷质砖,“rustic”译成中文为:乡村风味的、质朴的、粗犷的,粗面的;这是指仿古砖的色彩和外貌着重体现的是重归大自然的风格,进一步讲,欧洲人崇尚他们祖先创造的文明、他们的古建筑风格、油画、古典音乐,他们认为在瓷砖中“仿古砖”最擅长于表现这种题材和风格,无论是用于公共场所还是用于家庭的装修上。欧洲人常常提到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提到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提到法国印象派风景画家西斯莱(1839-1899)和荷兰著名画家凡高及他的代表作“向日葵”;谈到线条和色的运用;谈到贝多芬和他的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其实色彩、图画和音乐都是相通的,都是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而在所有建筑砖中,恰恰是仿古砖最擅长于表达这些内容,这就是仿古砖的魅力之所在。
    2.仿古砖的材质和坯、釉特征
     仿古砖属于有釉砖,其坯体的发展趋势以瓷质为主(吸水率≤0.5%),也有炻瓷质的(吸水率0.5~3%)、细炻质的(吸水率3~6%),炻质的(吸水率6~10%)可分别参照GB/T4100-1999陶瓷砖标准中的4100·1瓷质砖;4100·2炻瓷砖;4100·3细炻砖和4100·4炻质砖。普及仿古砖以亚光的为主,全抛釉砖则在亚光釉上印花(或底釉上印花再上一层亚光釉)。最后上一层透明釉或透明干粒,烧成后再抛光,属釉下彩装饰。
     上釉砖都涉及一个敏感问题即坯、釉适应性问题。为防止和杜绝后期龟裂、坯体的吸水率必须降低,其结果导致瓷质砖的比例越来越大、并有完全取代其它材质的趋势。
     3.仿古砖的规格和生产工艺,装饰图案和色彩运用
     仿古砖的规格通常有:300×300 、400×400 、500×500 、600×600 、300×600 、800×800的,欧洲以 300×300 、400×400 和500×500 的为主;国内则以600×600 和300×600的为主;300×600则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规格。仿古砖的表面,有作成平面的,也有作成小凹凸面的;仿古砖多为一次烧成,烧成温度1180~1230°C,在辊道窑中烧成,烧成周期通常为50~70分,烧后的瓷砖500×500以上的,多采用全封闭式除尘的干式磨边工艺。
     仿古砖的图案以仿木,仿石材、仿皮革为主;也有仿植物花草、仿几何图案、纺织物、仿墙纸、仿金属等。烧成后图案可以柔抛,也可以半抛和全抛。瓷质有釉砖的设计图案和色彩是所有陶瓷中最为丰富多彩的。
     在色彩和色彩运用方面,仿古砖多采用自然色彩,采用单色和复合色,自然的色彩就是取自于土地、大海、天空等的颜色;这些自然色彩普遍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如沙土的棕色、棕褐色和红色的色调;叶子的绿色、黄色、桔黄色的色调;水和天空的蓝色、绿色和红色,这些色彩常被一些设计师所应用,用在仿古砖的装饰上,再有就是较为抽象的春、夏、秋、冬季节对自然色彩的影响,自然色彩可能是明亮的或柔和的;热烈的或阴郁的;温暖的或寒冷的,总之,要捕捉这些感觉,再通过色彩运用到仿古砖上。
     4.仿古砖的装饰手法和装饰材料、装饰机械
     仿古砖的装饰手法和装饰材料也是在所有陶瓷砖品种中最为丰富的。在施釉方式上既有喷釉又有淋釉、也有二者结合的,以上属于湿法施釉,擦釉、撤干釉粉、施干粒则属于干法施釉,辅之以喷水增湿和喷胶固化等工艺手法;在印花上,则有平面印花和辊简印花、胶辊印花以及它们的组合;在表面抛光上有柔抛、半抛和全抛;在磨边、倒角上有湿法的也有干法的。与上述施釉、印花、磨边等工艺配套的机械装备,我国大多已能独立自主的生产。如佛山市新景泰陶瓷机械有限公司和佛山市美嘉陶瓷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型式的喷釉、淋釉机,打点机和挂砂机、喷水喷胶机;平板印花和辊印花机,擦釉机;磨边倒角机,自动切割机,抛光机、釉抛机及施釉线、印花线等配套设备。
     印花装饰的最新水平是喷墨印刷,其装备的国产化也正在抓紧顺利地进行中,听说年末可望由科达机电推出第一台样机。
     值得指出的是,在日用陶瓷装饰上已成熟的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均相继用在仿古砖的装饰上,现在在欧洲风行的抛釉装饰就源自日用瓷的高温釉下彩装饰。
     装饰手法的物质基础是装饰材料,其中绝大部分已作到国产化,主要有各种普通型坯、釉用色料,大部分胶辊印花用色料,各种普通熔块和干粒,各种普通型金属釉、闪光粉和闪光粒、珠光釉、金水和金膏;但有些高档装饰材料还要进口,陶瓷喷墨用耗材(包括4原色墨水)还没有国产化,一些高档印油及印油用添加剂还要依赖进口。
    5.仿古砖的功能化
     仿古砖属建筑陶瓷,主要用于建筑物室内、外装饰用,随着使用范围和使用群体的需求不断扩大,对防滑、耐磨、防污自洁、抗菌、抗静电、光变幻等功能提出了不同要求,从而派生出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仿古砖。如通过干式施釉、施高温干粒、表面改性,开发出防滑性能和耐磨性能十分优异的仿古砖;自洁釉则赋予砖优异的抗污自洁功能;通过施半导体釉和珠光、偏光釉则派生出抗静电功能砖和具有光变幻效应的功能砖。总之,仿古砖多功能化的趋势和前途十分广阔。
    6.展望
     我国仿古砖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只有意大利、西班牙生产的同类产品的1/3~1/4甚至还低些,这主要归咎于我们没有著名的名牌,我们的砖缺乏自主创新,仿古砖和其它工业产品一样存在一个价值曲线,即所谓的微笑曲线,就好象由人脸上的二个眼睛和一个嘴巴所组成的曲线,我们可将二个眼睛比作创新和品牌,将嘴巴比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它吃进去原材料、能源和水吐出来产品,前者占了产品市场价值的80%以上,而生产和加工全部加起来还不到20%甚至不到10%;所以有要改变观念,要将创新(包括设计创新和工艺创新)和名牌(自主名牌而不是贴牌)放在首位。
     技术创新是一种自后向前的市场行为,它的创意来自于市场,而它的成功与失败同样也受检于市场,它既是一项科技活动,但它更是一项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的的综合经济活动,通过创新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力水平,其中自主创新是提高科技水平的关键。
     仿古砖今后的发展要提升自己的价值,要在品牌和自主创新上,下大功夫,只有这样,仿古砖这个品种才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最后强调一下,仿古砖作为瓷质有釉砖,在应用上有墙地一体化的趋势、在铺贴装饰上更加灵活和多变,因此,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参考文献
    1、俞康泰。 2006年意大利国际陶瓷产品展和技术展观后感。陶瓷,2006,11
    2、丁洁民、张洛先。建筑装饰工程材料。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53~60
    3、中国百科全书艺术体育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4、吉母·克劳斯(美)。色彩设计指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甘智和。中国陶瓷企业创新设计的思路,佛山陶瓷高峰论坛,2007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