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人物传记>>|
行者无疆 记张万庆和他的陶瓷书法

发布:2007-8-18 10:21:51  来源: 开封日报  [字体: ]

   河南博物院,一场书法墨迹与陶瓷书法交相辉映的盛宴正在进行。两个相对的展厅内,数十件篆书斗方,充分张扬了从甲骨到钟鼎、从石鼓到诏版等篆书家庭的不同风采;数十件两字书法集锦及同时展出的楷书、行书、多体长卷,既有传统的功力,又具有独特的个性……

    令人眼前为之一亮且啧啧称羡的当是此次展出的重头戏——陶瓷书法了。在记者的心目中,中国书法是“纸上音乐和舞蹈的体现”,而陶瓷则是泥土与炉火交织的艺术,这一软一硬带有中国古典神韵的两种艺术,各领风骚,互不搭界,仿佛有天壤之别,但眼前琳琅满目的作品,又告诉记者这样一个存在的事实。这些涉及景德镇青花瓷、宜兴紫砂、佛山瓷、德化瓷、耀州瓷、钧瓷、汝瓷、淄博瓷、邯郸瓷、唐三彩十大系列的陶瓷书法,既有凭借功力一挥而就的釉中彩青花瓷尊,也有采用多种刀法雕刻而成的淄博瓷瓮;既有继承传统改变载体的刻瓷巨幅,也有打破常规、大胆探索的无釉钧陶;既有施以雕塑手段的浮雕瓷作,也有发挥釉彩特点的滴釉陶玩;既有色彩天成的黄河陶砚,也有独具金石效果的紫砂容器……既有凝重大气、浑厚质朴的四尺大件,又有艳丽华贵、隽秀别致的方寸小件,大者与人比肩,小者可把玩掌上,可谓巧夺天工、独辟蹊径。

    有谁知,这些作品竟是一位年近古稀、书道有成的书法家8年心血的凝结。8年里,他行程两万多公里,在十大瓷都里“玩”出了几千件令人惊诧不已的作品,“玩”出了陶瓷书法的新概念,更“玩”出了“陶瓷书法第一人”的称谓。

    这位老者,就是张万庆先生。

    

    一

    提起张万庆先生,首先要说两件作品。

    一件是行书《夕阳红》,中央电视台创办《夕阳红》栏目时从全国27位书法家的约稿中选用的;另一件是篆书《家》,采用圆形的构图,并盖有12个生肖朱印。后一件作品自1997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以来,先后被人以木雕、铜雕、石雕等形式,制成多种艺术品,流传于国内外。有人说,这是几十年来传播到千家万户的最受欢迎的书法作品之一。这两件作品的作者都是张万庆先生。一次,他的一位台湾朋友甚至带了《家》的作品来送给这位原创者。尽管屡遭侵权,但他从未想过追究。他不想给这些厂家造成损失。

    张万庆先生1938年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少年时曾跟私塾先生学写字,先生要求严,字练不好不但要打板子,而且要罚跪。生性倔强的他宁肯饿肚子、少睡觉,也一定要把字练好。他曾在银器店和石膏作坊做过短期学徒。自1955年考入河南大学后,他便与古城开封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他留在开封文博部门工作,用他的话说就是“一生最好的年华都留给了古城开封”。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他提供了特别的营养,使他在古城几十年的文博与文化工作中如鱼得水。几十年的笔耕不辍,使他练就了一手笔走龙蛇的书法硬功。他深厚的金石功底和文化素养,使他的书法作品稳健而典雅,遒劲而含蓄,不求小巧,拙中求巧,不弃小拙,巧中更拙,处处高扬北碑派书家之风。他不但出版过个人篆刻集、书法集,文化部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为其举办过个人书法作品展,而且获得首届“中国百杰书法家”、“德艺双馨艺术家”的称号……这样一位书法家,为何要想到进行陶瓷书法探索呢?

    大凡有作为的书法家,多不重复已有的风格和面貌,而是不断提升审美情趣,赋予艺术以崭新的生命力。长年与文物、文化打交道,使他心中有一种无法排遣的牵挂。“古代陶器上出现文字比较多,但瓷器兴起后,为什么陶瓷上的文字就少了?陶瓷器物如此精美,为何只能看到彩头釉色,书法的影子呢?”当他带着众多的疑问与书法界和陶瓷界的朋友探讨时,得到的答案竟是惊人的一致:陶瓷和书法根本不搭界。难道,陶瓷和书法这两种博大精深的国粹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不信这个邪!

    1998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他应邀到江西景德镇,深入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和工厂拜师学艺。两个月后,当他亲自设计、写字的40多件书法器物呈现在陶瓷大师面前时,得到的是一片赞扬声。陶瓷大师为此专门召开了现场研讨会,肯定了这是一条可行的探索之路。这更坚定了张万庆先生陶瓷书法探艺的信心。

    

    二

    牛刀小试见锋芒。在青花瓷上的成功不但将张万庆“陶瓷与书法根本不搭界”的疑团解开,而且激发了他的兴致:其他陶瓷能不能做?该怎样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呢?

    探艺路上难题多。书法是拿着毛笔蘸着墨水在纸上写,而除了青花瓷,其他瓷器基本上不能直接书写。因为,陶的烧制在800摄氏度左右,瓷的烧制在1400摄氏度左右,经过如此高温,墨已成为碳气被蒸发了。而且即使在青花瓷上写字也不是用墨汁而是用釉色写成的。直接书写不行,能不能找别的途径?在创作陶瓷书法作品的尝试过程中,张万庆不受传统的束缚,大胆创新,凭借书法的功力,采用陶瓷制作中的阴刻、阳雕、堆塑等多种技法,使书法在陶瓷上实现了立体化和三维化体现。如他在钧瓷上写字时遇到的技术难题是:上釉时,釉容易流到字面上,造成釉厚、字迹不清。他大胆地采取先从上浇自然流的办法,后又在写字处用蜡水涂一层再上釉。写完字后,他很随意地找了块石膏,刻了个图章摁到字的下方。烧出后,字上的釉薄而自然,图案清晰。一位陶瓷大师看后惊讶地说,他多年未能解决的难题,没想到竟让张万庆这样轻易地解决了。殊不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与张万庆早年搞过金石篆刻的丰富人生积淀是密不可分的。

    技术上的难题可以通过探索来解决,而人生的寂寞又何以排遣呢?

    做陶瓷的地方大多是出煤的地方。因为陶土就是地下煤层之间的夹层土。这些地方僻远,生活极不方便。历史上,陶瓷生产与煤炭生产的艰苦程度有相似之处,只是前者在矿井中,后者在炉窑旁。

    行者无疆。自1999年至今,这位被新闻记者戏称在“软”与“硬”之间行走的探索者,只身一人,自掏腰包,跑遍了全国十大陶瓷产地去创作,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曾半年多没换过一次衣服、没洗过一次澡;曾一天只吃一顿饭,甚至在除夕夜仅吃头天剩下的一个粽子;曾在雪花纷飞的窑洞里刻陶;曾在旅途中受劫与遭骗;曾因探索陶艺,两眼先后失明而两次开刀……所有这些苦涩的遭遇,都在泥土变成陶瓷、陶瓷书法美梦成真的时候幻化成成功的喜悦,化成“陶瓷”的深刻阐释,化成了这位69岁老者的神情飘逸和鹤发白眉。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张万庆的陶瓷书法艺术创作,时间之长、跨域之广、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制作之精,为陶瓷艺术之集大成,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门类,为艺术陶瓷探索了一条新路。中国书协副主席、中国刻字学会会长权希军先生这样称赞:“他的陶瓷书法,颇有新意,是一项创举。”

    

    三

    8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8年?张万庆探艺的8年,不啻于一次长征,人生的长征。

    “艺术只有靠艺术本身的特殊。”对于有人认为陶瓷书法属于民间工艺而不属于书法艺术的看法,张万庆先生感触颇多:“这种说法似乎有些不妥。陶瓷书法的归类应从两个方面来认定,一是书法在这里是主题还是配角,二是书法的韵味是淹没了还是张扬了。之所以说陶瓷书法而不说书法陶瓷,是因为陶瓷是我书法艺术的载体,落脚点是书法,而不是用书法来装点的陶瓷作品。经过这些年的摸索,我发现在各种陶瓷上都可以进行书法创作,打破了书法和陶瓷之间的界限,这点探索我感觉还是有意义的。”

    当然,张万庆十分清楚,陶瓷书法的创作,到目前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他的很多想法还在空中悬着,难以实现。他认为,要繁荣陶瓷书法,就要走出怪圈,陶艺人不妄自菲薄,与书法结合,书法家不受框框束缚,两种国粹结合,新的艺术品种便会层出不穷。他甚至充满忧患地提出一个问题:能否将陶瓷作为一个课题,从陶瓷书法入手,探索振兴河南陶瓷、河南文化乃至河南经济的一条途径呢?

    在采访中,张万庆充满了对开封的怀念之情。记者获悉,在今年菊会期间举办的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将邀请张万庆和他的“陶瓷书法”光临。

    我们期待着金秋的约会。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