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
香港办展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自先秦以来,每个时代都留下丰富的历史文献、文物。20世纪初,考古学家通过科学的发掘,让不少重要的历史遗址和大批珍贵文物能更好地重现于世,为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极重要的实物佐证。
为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国家文物局举办“中国考古新发现”展览,从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共20多个重要的历史遗址中,搜罗了逾百件文物精品在香港展出。这批文物精品上起新石器时期,下迄明清,大部分从未公开展出过,有些更是同类文物中最重要的发现,弥足珍贵。这里就向大家介绍一些展品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文物展览分四部分
据了解,“中国考古新发现”展览分为四部分:
文明探源
随着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全面展开,考古学界对新石器时期各主要地域的文明进程作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中国文明多中心起源的说法。这次展出的、来自安徽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精美玉器,见证了距今约5500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进程。河南安阳殷墟54号墓和陕西宝鸡眉县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的器物,是中原地区商周文明高度发展的实证,其中带铭文的青铜器,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有着重大贡献。湖北天星观战国时期楚墓的考古发现,则有助于探索荆楚古国的原始文化及宗教信仰,以及中原文明对长江流域的影响。
王陵风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帝王陵园采取了保护政策,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陪葬墓及次一级的藩王墓上。1974年陕西秦始皇陵园出土的兵马俑震惊中外,近年更发现文官俑、百戏俑及水禽坑等,这些发现对认识秦汉时期宫廷生活和陵寝制度皆十分重要。通过江苏徐州西汉楚王墓和江西明代藩王墓的考古,则有助于了解当时宗室贵族的生活面貌,从其中的陪葬品中,也可了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及工艺技术的水平。
大唐风韵
唐代是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高峰,首都长安(今西安)是国际大都会,胡商、胡人云集,居民生活富足。西安历年出土的唐三彩陶俑,既可反映当时陶瓷艺术的风格,亦是城内各式人物的真实写照。这次展出从西安南郊出土的唐代文物,就是其中的例证。盛唐时代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可从陕西靖边杨会墓棺椁上的彩绘得到证明。唐代画作传世品稀少,故此壁画和棺椁上的彩绘,对研究当时画风和造型艺术,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浙江雷峰塔地宫出土的佛教文物,既弥补了五代十国时期佛塔地宫考古的空白,对研究唐宋时期地宫及舍利埋葬制度、南北地宫形态差异和艺术风格传承等问题也大有帮助。
水下珍宝
中国考古学界近年积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成立水下考古队,对沿海沉船遗址进行调查和科学发掘。广东“南海一号”宋代沉船的发掘工作,就是其中一项成功例子。广东“南海一号”出土的珍贵瓷器,对了解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规模及路线,皆十分重要。至于福建“碗礁一号”沉船出土的清代景德镇陶瓷,内容丰富,器形完整,见证了清代东南沿海海上贸易的盛况,也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中国考古新发现展览
地点:香港历史博物馆
(尖沙咀漆咸道南100号)
展期:九月二十四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