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一诗中,对浙江越窑青瓷的描绘,称赞越器的青釉色彩,可与千峰翠色相媲美。
近几年来,越窑青瓷的拍
卖行情十分看好。2005年3月30日在纽约佳士得,一件直径13.4cm的宋代越窑刻花合,以158.7840万元人民币成交;2006年5月20日在中拍国际,一件口径16cm宋代越窑秘色刻童子纹碗以286万元人民币成交;2006年6月30日在上海正德,三件(分别高为25.3cm、22.2cm、30cm)一组三国越窑青瓷杂耍乐器俑,以154万元人民币成交;2006年12月9日在北京嘉信,一件高27.5cm的宋越窑暗刻云鹤纹执壶,以11万元人民币成交。
越窑,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座瓷窑,它创建于东汉(公元25-220年)衰落于宋代(公元960-1279年)后期。越窑瓷器的主要产地在今浙江省绍兴、上虞、余姚一带。这里原是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唐代时称为越州,所以名为"越窑"。它以烧造青瓷为主,也兼烧黑瓷。唐代时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人墨客讲享乐,饮酒喝茶讲究茶具和酒具,对制瓷技术的提高和制瓷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当时越窑的器物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造型十分丰富,除日常使用的碗、盏、盘、罐外,还有熏炉、水注、壶、瓶等。花纹装饰采用刻、划、雕、镂和堆塑等多种手法,根据器物的造型和用途,分别饰以各种动物、植物、人物等图案,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越窑青瓷中的精品古人又称为“秘色瓷”。唐代徐寅《贡余(姚)秘色茶盏》诗中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徐寅曾为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闽王王审知使,他以“陶成先得贡吾君”一句,给秘色瓷下了定论,说明是王室御用器物。宋人《高斋温录》一书中亦云:“吴越秘色窑,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唐代文人墨客对越瓷的赞誉甚多,顾况“越泥似玉之瓯”,孟郊“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许浑“越瓯秋水澄”等,均说出了对越瓷的钟爱之情。
1987年5月5日陕西扶风法门寺宝塔倒塌,在地宫内除发现四枚佛骨舍利外,也发现了14件越窑青瓷和其他珍品。这些越瓷中,有香炉、油灯、碗、盘、瓶、粉盒等。在同时出土的记录王室供奉品的清单上,称这批越窑青瓷为“秘色瓷”。它不仅向世人揭开了陆龟蒙所言"千峰翠色"的秘色瓷神密面纱,同时也向人们道明秘色瓷是王室对御用越窑青瓷的专称。
越窑瓷器由于年代高远,所以行内人称“高古瓷”,从目前来看“高古瓷”价位却不高,比起明清官窑器物动辄上千万上亿,尚有相当好的上升空间。而且,只要仔细观察,古玩市场里还常有所见,但是购买前一定要反复辨别,吃不准的可借助高手眼光,因为造假的越窑青瓷已充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