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04年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当日下午,北大教授权奎山和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李一平以《再现瓷都的辉煌——江西景德镇市明清御窑遗址发掘》为题作了精彩演讲。与会专家对这一考古成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创始于2001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新世纪中国考古学术讲坛,是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发现的展示舞台和考古新进展的学术讲台。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新世纪中国考古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今年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有六个考古项目的代表发言,这六个项目的代表是从2004年的近二千个发掘项目中遴选出来的,它们必须是科学发掘、有重大发现和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04年9至12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景德镇明清时期御窑遗址继续开展考古发掘,揭露面积755平方米出土了一批明代御器厂的窑炉遗迹和一大批落选御用瓷器标本等。获得重大成果。
窑炉遗迹有葫芦形窑和馒头形窑两类,均以砖砌制。其中,葫芦形窑的年代为明代洪武中期至永乐时期。馒头形窑的年代为明代宣德至万历时期。这批窑炉遗迹的规模宏大,排列有序,砌制规整,设计先进。结构合理,充分展现了明代御窑厂的兴旺和先进的烧造技术。所出土的明代御器厂落选御用瓷标本以永乐、宣德时期的数量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其品种主要有红釉、蓝釉、白釉、仿哥釉、青花、孔雀绿釉瓷器等,器类主要有缸、大罐、梅瓶、梨形壶、靶盏、碗、盘、盒、调色碟、炉、爵等。这些瓷器中有不少品种属于首次发现,有的还是孤品,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此次发掘的出土资料丰富,对深入研究明代御器厂的烧造活动、烧成技术,以及产品特征和管理制度等,提供了科学、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并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文宽对景德镇明清时期御窑遗址考古发掘发表评论。他认为,这次发现意义非同一般,十分重大,对研究景德镇官窑规制和官窑产品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