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这种“门不当户不对” 的“移形错位”,最终造成了有名气有客户有市场而却没精英的公司尽出些下三烂的“创意”,充斥文化市场,肆意污染老百姓耳目。而有广告人才却没名气没客户或大宗客户的公司只能“闭门造车”——兴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台上杂耍的尽是“小丑”,而台下的观众有不少“专家”(专家门恨不得立马上台去把小丑门撵下来自己演)。他们强奸了“专家们”的视听不说,还“强暴”了客户的“Money”。真是可气又可恨!但周瑜打黄盖,你理得着吗?
三、追根溯源找出毒瘤
说白点当下或未来的“广告人”是被当今的“广告香口胶”(广告牛皮癣)给药死的,药(引)瘾如下:
1、 过于媚俗葬送创意: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减少沟通的频率、节省或降低成本,广告玩家们不惜葬送自身的创意来换取客户的满意。客户之所以满意,并不是作品如何如何,而是客户过了一把参与瘾,作品有其“创意”或“参与”的影子。
2、 降低要求适应玩手:人的大脑是最脆弱,也是最“黑箱”的,无法明示、没法琢磨,为此那些无法界定人才档次及其创意习性的广告公司,干脆采用“迁就”的方式来适应广告玩手门的任性(想得出好点子就想,想不出就蒙,反正你不要逼我“挤牙膏”),如此一来,劣质的广告玩手们玩弄弦虚,弄得资质顽劣的雇主门束手无策,只能听之任之!
3、 “超级男女生”加盟:“广告面前人人平等”,如此倡导,连那些具备“超级平凡”想法的“玩家游手”都加入了创意队伍,市井巷陌、都市闲情、村野百姓、乡村杂史,只要是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了就把它提炼演绎成广告。有甚者试着推敲某一族群的需求就想当然进行广告创意了。如此刘姥姥进广告大观园见着什么吆喝什么,得着什么是什么,好不热闹?无聊透顶!
4、 开仓放粮狂吃老本:许多广告公司资料图书室都或多或少收集了各类成功或失败的广告作品,一来用来给自己充门面,二来给雇员充电,三来也是最为关键的是给“玩家”们效仿,名为有样学样、青出于蓝胜于蓝,超不过“前辈”就模仿他(她),就好比与他们齐头并进了!省心省力省事!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