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建材贸易和物流发展非常迅速,而在2006年到2007 年“十一五”开局的前两年里,建材贸易和物流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近日采访了中国建材流通协会秘书长郑兆居,了解了目前建材贸易发展的主要情况。
记者:请您谈一下近年来建材商品贸易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郑兆居:从建材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看,全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日趋合理,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出口形势良好。2006年的建材商品出口额达到129.35 亿美元,比 2005年增长32.6%。增长的主要原因得益于建材工业结构调整,一批对行业有带动作用、对市场有引导作用的企业 (集团)不断壮大。近年来,建材商品出口整体呈现五大特点:出口稳步增长、结构继续优化、价格稳中有升、市场不断扩大、出口方式亟待转变。
记者:请您详细解释一下上述特点。
郑兆居:首先,行业贸易出口稳步增长、增速呈高位回落态势。从 “十五”第一年出口的33.02亿美元到 “十一五”开局的2006年建材商品出口的129.35亿美元,5年间建材商品出口净增近100亿美元,出口额稳步增长。2006年建材行业几个品类的增长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建筑及卫生陶瓷出口23.45亿美元,比200 5年增长39.6%;建筑用石出口 28.57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8.4%;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11.8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72.5%。但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出口增速有所减缓,与 2005年相比回落4.5个百分点。
第二,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制成品出口额已占八成。近些年,由于建材工业机构的调整、技术及装备水平的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建材企业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注重质量、品牌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如水泥和水泥熟料、建筑及技术玻璃、玻璃纤维及制成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集中度均相对较高,同时制成品出口发展迅速,采选品及初级加工商品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从制成品出口来看,2006年建材采选品出口27.30亿美元,制成品出口102.04亿美元,制成品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远高于采选品,已经占到建材商品出口总额的80%。
第三,出口商品价格稳中有升。2006年建材商品出口价格指数比2005 年上升1.98%,在17种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商品中,除花岗石板材、平板玻璃、大理石砖瓦、荧石等价格略有下降外,其他均有所上升。
第四,出口商品国际市场不断扩大,美国已经成为我国建材商品的最大出口国。2006年我国建材商品出口 21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超过 1亿美元的有27个,比2005年增加5个。2006年,在出口额排在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对美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日本的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
第五,出口增长方式亟待转变。从2006年看,建材商品出口结构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不断提升,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出口增长的方式并没有完全摆脱重速度、重数量、轻质量、轻效益的状况;个别企业出口仍靠廉价劳动力、资源消耗和优惠政策保持竞争优势;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出口企业多而散的状况比较突出,抵御市场风险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相对较弱。
记者:看来目前我国建材对外贸易的形势是好的,请您谈一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对建材贸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解决办法。
郑兆居:从趋势上看,建材商品贸易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一方面,2007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预计世界经济增长4.9%。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而亚洲、非洲和拉美的大部分地区的经济保持增长势头是有力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国内建材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和供大于求的状况,这将促使企业走出国门寻找海外市场。从以上两点看,未来建材商品贸易仍将快速发展。2007年1到5月份,建筑材料工业出口增长率达到23 .2%,夹层玻璃、石棉制品、水泥构件等均有所增长,而平板玻璃增长率更达到71%。
持续增长是建材商品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但也不能忽略,对于建材商品出口影响的两大因素。一是人民币升值对建材工业的影响。从2005 年7月人民币调整汇率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呈现小幅攀升的局面。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将导致进口成本降低,出口成本增加。建材出口企业要学会运用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为企业规避风险、获取收益、减轻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将对建材商品出口带来影响。2006年9月15日,国家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建材行业中,陶瓷、部分成品革、水泥、玻璃出口退税分别由13%下降到8%和 11%。此次税率调整中,取消出口退税涉及建材行业的有54个税号,主要集中在建筑用石加工行业。本次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于以出口退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进出口公司影响较大,对于建材生产企业影响相对较小。从长远看,出口退税的调整,可促使建材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合理配置资源,改变以量取胜、打价格战的竞争模式,减少贸易磨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