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国家级大师谈“十大元帅”陶艺组塑创作过程
今年8月1日是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为庆祝这一伟大日子,缅怀革命前辈,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的刘泽棉、梅文鼎、黄松坚、刘炳、霍家荣等5名国家级陶艺大师首次联袂创作“十大元帅”大型陶艺组塑。这将是石湾陶瓷艺术中的里程碑式史诗巨作。近日,记者走访了这5名大师,带您了解他们创作背后的艰辛故事。
刘炳:
“刘帅聂帅在我脑海扎了根”
人物简介 刘炳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石湾陶艺世家刘胜记第四代传人。作品严谨秀逸,形象刻划传神,静中藏动,线条流畅,回味无穷。作品《十八罗汉》(合作)199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评比最高奖金杯(珍品)奖,《礼佛罗汉》、《小禅师》、《华陀五禽戏》等在全国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所收藏。
“近期我满脑子里都是刘帅、聂帅的英姿与笑貌,即使在睡觉时,他们的身影也不断地浮现在我的梦中……”前天下午,68岁的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刘炳告诉记者,在半年来的创作中,这两位元帅的光辉形象已经在他的脑海里扎下了根。
过去刘炳创作的人物陶塑作品主要以陆羽、李白等古代文人为主,创作关于近代中国伟人的陶塑作品还是第一次。刘炳认为,这次集体创作“十大元帅”陶艺组塑,对于5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尽管5位大师或多或少地创作过古代人物形象陶塑,但是这些人物形象都是经过艺术提炼而创作出来的,而‘十大元帅’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否真实,将决定此次创作的成与败。”他说。
刘炳认为,此次创作的最大困难就是有关元帅的人物图片资料太缺乏。“我们现在创作的主要依据是1955年十大元帅受勋时的照片,那些照片只反映出元帅们的上半身。石湾陶艺是一门立体美学,我们光了解人物的面部特征还不够,还要观察人物的侧面和背面有何特点。”他介绍说,半年来,他和其他大师一直在寻找有关元帅们出席不同场合、位于不同角度的图片。
为此,刘炳曾到旧货市场“淘”有关十大元帅的画册,还专门跑到一家音像店买了一张反映十大元帅的新版电影光碟。但是,这张光碟主要反映元帅们的早期形象,这与他们此次创作所选的十大元帅受勋时的面貌有很大的不同。凭着有限的几张照片,他进行着艰难的创作。熟悉刘炳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以刻画细腻著称。如果一件再好的作品他感觉有一点瑕疵,他都会较真起来,轻者重改,重则打烂重做。因此,他每年都要打烂许多自己不满意的作品。这次创作也不例外。前段时间,他感觉“聂帅”面部特征不突出,便毫不犹豫地精心制作了另一个头像,还专门做了一个“聂帅”头像的石膏模。他说,塑像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对面部的塑造,万一这次修改我又不如意,我有可能打烂第二个头像,然后用模子重新做一个新的进行修改创作。
刘炳还重点为两位“元帅”分别设计了一个独有的动作。“聂帅是搞国防科技的,所以我给他设计的手部动作就是拿着一卷设计图纸。刘帅曾指挥过淮海战役,号称‘军神’、‘战神’,所以我给他设计了一个威风的双手叉腰动作……”他笑呵呵的,对自己的这些特别设计颇为满意。
刘泽棉:
追求雕塑感 力求成代表作
人物简介 刘泽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石湾陶艺世家刘胜记第四代传人。其作品博取众长,融会贯通,具有传神、雄健、豪放、古朴、厚重的特点。在创作中融入人体解剖学原理,注重衣纹、筋骨、肌肉的塑造,工意兼得,形神结合,具有浓郁的石湾传统陶艺特色,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奖励,广为社会及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985年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是刘泽棉的拿手绝活,无论是头像、半身像还是全身像,他都信手拈来,形神兼备。“这次做十大元帅像并没有使用明显特别的创作手法,主要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室外雕塑的特点,线条爽朗,注重块面,质感强些。”刘泽棉说。一直致力于创新石湾陶艺的他认为,从民间发展起来的传统陶艺制作,线条柔和,这虽然忠实于古人穿绸质长衫的实际,但不够力度。如何弥补不足?创新。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写实主义的特点,追求真实感,比如吸收雕塑的长处,与传统形成互补。
“石湾公仔可以做现实题材,也需要做。”刘泽棉反复表达,石湾陶艺之所以可以延绵几千年,生生不息,正是因为不断继承和延续,推陈出新,吸收现代元素,“对现实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与现实格格不入,不改革是没人欢迎的,但改革也要保留地方特色。”这次十大元帅是属于现实题材的创作,刘泽棉就大量运用了雕塑手法在其中,追求雕塑感,这从厚厚的军大衣就可以看出。
十大元帅像是五位大师首次联手推出,非常难得。刘泽棉也很看重:“文革时不准作品上有个人签名,不能标榜自己,当时就很多合作,后来就很少了。这次合作集体构思,相互提意见,可以说是取长补短。大家统一了站姿等基本要求,确定了每个人的主调,比如朱德元帅敦厚、朴实;陈毅元帅硬朗中带份秀才气;林彪元帅消瘦等。作为组陶在保持统一风格的基础上,充分表现大师个人的技巧,即便都是军大衣,在衣纹等细节的处理上还是各有千秋。”
“一定要做好,使这套作品成为我们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刘泽棉以他一贯的认真严谨和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这次创作,收集了大量材料,还一一手抄下来,以求每个元帅的故事和形象既入眼又入心。刘泽棉作为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他首先挑选主笔朱德元帅像。这次创作唤起了他50年前深藏心底的记忆。1957年他参加全国艺人代表会议,远远望见朱德坐在主席台上做报告,这幅画面深刻印在脑海。这次创作,他将这种感情融入其中,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做十大元帅这种题材的大型组陶作品的机会不多,希望能成为传世作品。 我也下足精神,力求做到最好。
抓准典型特征去塑造人物
霍家荣:
抓准典型特征去塑造人物
人物简介 霍家荣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其作品题材广泛,造型严谨,饱满雄浑,生动传神,形成恢宏大气的独特风格。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的工艺美术评比及展览中获奖,有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收藏。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之子叶选平本月24日来到佛山新美陶公司指导“十大元帅”陶艺组塑作品创作,当看到“贺龙”的塑像后,他不禁地笑道:“‘贺龙’拿烟斗的姿势特像……”这话让在旁听取意见的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霍家荣嘴角露出丝丝笑意。
这几年,霍家荣的陶艺创作主要以古代人物塑造为主,他先后创作的陶塑作品“笑傲江湖之令狐冲”、“酒神杜康”、“济公”、“达摩”曾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展览并获得好评。比如杜康是传说中的人物,没有形象可循,因而霍家荣可以从历史传说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进行艺术创作,可以随意发挥。但是对于此次创作“十大元帅”陶塑,他却感觉难度特别大,称自己是硬着头皮进行创作的。他说:“我们5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中只有刘泽棉曾经见过朱德元帅,而我对贺龙和徐向前两位元帅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些电影和历史书籍上。让自己创作一个自己从未亲眼见过的伟人,是我创作数年来遇到的最大难题。”
从今年年初开始动手创作以来,霍家荣几乎天天晚上加班,当其他4位大师下午下班后,他仍留在工作室里对着两位“元帅”陶塑进行创作。他介绍说:“贺龙和徐向前两名元帅的形象是很有典型性的,贺龙的胡子就是最明显的地方。贺帅自称两把菜刀起家闹革命,又参加过南昌起义等无数战役,因而我在着重刻画人物面部特征的同时,要把他的整体形象塑造成一个英勇善战、历尽艰险仍百折不挠的英雄。”
对于大家都在夸“‘贺龙’拿烟斗的姿势特像”,霍家荣微笑地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两位元帅,他专门借来两本厚厚的元帅人物传记,通过阅读书籍,他了解到贺龙元帅比较喜欢用烟斗,因而就在“贺龙”的手上专门添加了一个烟斗。 “徐向前是山西人,解放战争时期的他与授勋时的外貌变化不是太大。眉毛、眼睛、鼻子、嘴唇以及脸形都是徐帅特明显的地方。塑造好人物的主要面貌特征,这个创作能算是成功了一半。”霍家荣说。
20多年后再动笔刻具象人物
梅文鼎:
20多年后再动笔刻具象人物
人物简介 梅文鼎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长动物创作及器形设计,并极力推动石湾现代陶艺的探索,其作品风格以简胜繁,造型古朴、高雅、简洁、清新,使石湾陶艺更添异彩,其多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成为石湾陶艺理论研究的带头人,他关于石湾陶艺的理论文章多次获奖,2004年获国家轻工部颁发的现代陶艺推广贡献奖。
每次见梅文鼎大师,他都是穿唐装。一袭合身的唐装上衣,将他的洒脱表现无遗。对于此次创作,他调侃地说,“我平时都是做大型作品,20多年都没动笔做具象人物。”牛刀小试,虽有困难,但目前塑造出来感觉“还是满意的。”
记者了解到,文革后大师的合作是很少有的,成功案例还是文革后由刘泽棉、刘炳两兄弟合作的“十八罗汉”,之后石湾陶艺再也没有类似份量的大型组塑推出。“但这是一家子的合作,没跟其他人合作过。”梅文鼎回忆起一段有关合作的故事。“文革时,天天有好人好事,天天有最高指示,这都需要用陶瓷表现出来,而作品出来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赶上宣传的需要,很多时候就要合作。不过每件作品都要经过‘工农兵三结合审稿’。当时提倡文学艺术要为工农兵服务,其实工农兵实际上是指三个阶层,但在操作中就成了三个具体的人:军分区找个军人,环市公社找个农民,铸造厂找个工人。他们常说,‘你们的作品那么大,工农兵房子放不下;你们的作品那么贵,工农兵买不起’。当时若他们不同意,还不能翻模投产。”
目前这套作品难得是五位大师联手,并且在很短时间里做出来,在收藏市场上引起很大反响。“我偏爱彭大元帅,他为民请命,犟气十足,特别值得尊敬。”这种内涵要从表情动态上刻画出来,比如背手、昂头、胸挺。梅文鼎坦言,此次创作感到吃力,因为20多来来,他都一直做大的器形,一下子要做人物塑像不太习惯,甚至连工具都是重新做的。不过对于成品,他还是感到满意的。
梅文鼎为人风趣,谈到作品特点时,他笑道“成套的作品强调整体统一,在形神兼备的前提下,动作应有变化。虽然有人说显得过分严肃,是不是可以用元帅们平时聊天的场景,但我也发现他们也没什么机会在一起聊天,比如授勋后,聂帅跑到西北造原子弹,根本就没时间聊天。”
近看有形神 远看有气魄
黄松坚:
近看有形神 远看有气魄
人物简介 黄松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擅长陶艺人物创作,能工善意,融古今而创新,使作品具豪朴优雅、隽永传神的艺术特色,被誉为“石湾贴塑陶艺的拓新者”,开创当今石湾陶艺一大流派。作品为国家工艺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1999年获国务院突出贡献表彰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作为十大元帅创作小组主任,黄松坚对诸如组陶的构思、材料收集等每个环节都了然于心,他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艰难和趣事。
以1955年授勋照为蓝本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元帅,贺龙烟斗不离手,林彪在天安门挥动红宝书,这些镜头被定格下来,成为民间最熟悉的记忆。黄大师介绍,这次创作,为了让这套组塑有统一性,决定截取1955年授勋照为蓝本进行创作。这主要是考虑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形象有很大差异,元帅们在授勋时,不会太年轻也不太老。大家都穿元帅服统一亮相,整齐划一。
大家谈论确定,为了适合案头摆放,做成48公分高。因为陶塑是立体的,光靠一张正面照很难下笔。黄松坚介绍,为了获得准确的信息,他们四处收集资料,力求在细节上不出错。他们到香港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展,到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梅州叶剑英纪念馆,各种书籍、影像资料都收罗一番。即便是费尽心思,每个元帅身高、体重这些数字还是难以确定。不过,四处跑也收获不浅,通过在各地收集回来的资料,最后确定肩章的样式,也确定元帅们穿的短大衣长度为1米,背后开了18厘米的苏式短衩。
形似更要神似
“做像一个人不仅样子像,神也要像。形神和气魄是两个关键,就是要达到近看有形神,远看有气魄的效果。”黄松坚阐述此次元帅像追求的效果。十大元帅像一眼望去有一个统一的感觉:采用站姿,头戴帽子,身穿军装。仔细一看,每个人的手势都不一样。十大元帅中,五人穿短大衣,五人穿长大衣。这为了使整组塑像造型富于变化,增强艺术性。
黄松坚说,吸取了北京腊像馆中十大元帅的造型,给每个人设计了一个独有的动作。
对于这次合作,黄松坚认为“求大同存小异”,大家抱着“还历史面貌”的想法,通过互相沟通,尽量达到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