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甄选 第30号藏品“赏赐”梅瓶。
1995年10月,南京市黄埔广场小区的基建工地发现一口残井,井深达11米,井底铺着木板,从木板上取出了红彩“赏赐”白釉梅瓶,另外还有白釉爵杯和白釉盏。
赏赐白釉梅瓶高34厘米,明洪武朝初期官窑遗物。梅瓶造型修长,亭亭玉立。历代拉坯的瓷瓶,都是先分段制作,而后再镶接。赏赐梅瓶分为瓶颈、上下部瓶身和瓶底四部分制作,然后粘接成整体。梅瓶的白釉肥腴滋润,微微失透;肩部铁红料书“赏赐”楷书铭,笔力遒劲。出土时,赏赐梅瓶口部伤残,后经修补得以复原。
梅瓶的用途有三,宋代时,一插一剪梅,二装几斤酒,到了明代,有了第三种用途——做随葬品。在明代王公大臣的墓中,梅瓶是身份的象征,皇帝随葬4只梅瓶,明万历皇帝的定陵中就出土了4只梅瓶;而南京郊区明初功臣墓,一个墓中一般都仅仅出土一只梅瓶,如沐英墓出土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而一般的平民,使用瓷罐和瓷碗陪葬。
黄埔广场在明代洪武初期是明故宫社稷坛所在地。明代建国伊始,朝廷特别重视祭祀,每个月都有数次祭祀活动——祭天、祭地、祭宗庙,而祭祀社稷是同样重要的,每到这时,都要在社稷坛内宰杀猪羊牺牲,那口出土赏赐梅瓶的大井,直径三米,井栏口上布满道道沟槽,记录了当年祭祀活动前准备牺牲时的繁忙景象。《明实录》中记载有明初奖赏功臣的物品,虽然这件赏赐白釉梅瓶的主人不得而知,但是,梅瓶重见天日,“赏赐”在寻找主人。赏赐白釉梅瓶现在被放在南京博物院《明清瓷器陈列》中展览,那口直径三米的井,复原于南博花园内,市民朋友们在欣赏了展厅中的赏赐梅瓶后,还可去这口世界上最大的井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