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陶都宜兴最近五年的发展史,你会清晰地看到,在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一场发展模式的变革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如果说十六大前经济领域的改革更多体现为制度层面的变革,那么十六大召开后的五年来则更突出了增长方式的转变。宜兴人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居安思危的理性,多措并举,不断化解着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出色地破解着速度与效率的“方程式”。
与粗放式经营“决裂”
近年来,从矿山开采秩序、水泥行业、琉璃瓦行业、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到“五小企业”、“三高两低”企业、节能减排等专项整治……我市以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和勇气,对高消耗、高污染、高危险和低产出、低效益的行业与企业进行了全面整治,加速淘汰了一批落后的装备与技术。
如今,摒弃掠夺资源、毁坏环境式的经营方式已从政府的指令转变为众多经营者的自觉行动。阮连根是一位开采了20多年矿山的企业主,这么多年来“吃”掉了多少座青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但就在去年,他毅然投资1.5亿元启动大型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华东生态休闲园的建设,将矿山除险复绿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了起来。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为了“给自己还债、为子孙造福”。而前不久,市合成化工实验厂厂长杭春华也向周铁镇政府主动要求关停自己的企业。这个年销售1000多万元的小化工企业排放完全达标,本来不在此次化工行业整治的范围内,但因为紧临太湖,他觉得为了还太湖以洁净与美丽,自己作出再大的牺牲也值得。
在淘汰落后工业产能的过程中,我市除了运用政策杠杆外,更娴熟地利用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几年前,作为我市传统支柱产业的水泥行业还处在落后的“水泥立窑”时代,为改变整个水泥行业生产效能低下、污染严重的局面,我市相继扶持新上了5条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到去年底,干法水泥的生产规模已占整个行业的90%以上,水泥立窑由此被无情“淘汰出局”。今年底,随着全市最后15只水泥立窑的全部拆除,水泥行业将迎来一个新时代。
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对传统产业而言,淘汰落后产能只是第一步,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实施改造、推动其提档升级则是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法。近几年来,我市始终不懈地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与传统的环保、电线电缆、纺织等产业进行“嫁接”,为这些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生产过程信息化控制已广泛运用于化工等过程化生产领域,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产品的性能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在陶都大地上广泛兴起。市恒来水泥有限公司去年9月投资8000万元上马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这是一项将回收的废气余热转化成电能的节能减排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将接近1亿千瓦时,可为企业减少33%的购电成本,同时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万吨、回收粉尘19万吨。
在高新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自身也得到了壮大与发展。目前,以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电子与电气、生物与医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宜兴已初具规模。今年1-8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80.63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比2003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特别是“国家火炬计划宜兴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宜兴电线电缆产业基地”的建立,更成为蕴含强劲动力、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前行的“双轮”。
现代服务业快速崛起
随着我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加快发展以商贸、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宜兴走向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
宜兴是商贸流通业的发达地区,多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名列全省县(市)的前茅。
近年来,我市将区位优势与陶瓷、环保、电线电缆等产业优势完美结合,致力发展具有商品交易、信息技术、旅游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区域性大型市场,为传统商贸业注入新技术、新业态等诸多新元素,朝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阔步前行。目前,2007年江苏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达4亿元的中国陶都陶瓷城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今年底将投入运营,将为我市服务业发展再增一大亮点。
旅游业从传统的窠臼中破壳而出,也成为了我市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4家,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近年来,我市又制订了《旅游振兴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完善旅游要素,以阳羡生态旅游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富有特色的旅游服务体系,努力把宜兴打造成享誉世界的旅游城市。
旅游、商贸业突飞猛进的同时,物流、中介、信息等新兴服务业也在一个较高平台上快速起飞,我市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高增值、广就业、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今年1-7月,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5.48亿元,同比增长20.9%,占全市GDP的36.6%;服务业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1.46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6100万美元,分别增长430.3%、47.6%,分别占全市新批和到位外资总量的27.2%、25.6%。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宜兴经济未来发展的又一大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