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下旬,在中国陶瓷科技城召开的山东区会员新春座谈会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认为“沂州建陶代表了山东建陶的发展方向,是山东产区一面希望的旗帜”。沂州建陶是山东地王集团属下的一个公司。相隔不到半年的8月上旬,丁卫东又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扩大会议上强调,“地王集团的崛起,代表了山东和江北地区建陶行业的全新发展方向”。
山东地王集团是一家集建材生产、房产开发、酒店经营等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三年前才进驻建陶行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地王人在业界取得了何种骄人的业绩,能令协会领导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沂州建陶又是如何成为建陶界“黑马”的?同时,作为“旗帜”与“方向”的“王”者,其本身发展的“方向”又如何呢?为此,记者趁去参加第七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之机,取道山东临沂,采访了地王集团董事长张剑光。
记者:张总,你好!很高兴采访你。据我所知,陶业界成功的企业,当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涉足房地产业,而地王集团却反其道而行之,在临沂房地产界做得风生水起时,却进驻建陶业。张总为何会看中建陶业,或者说“地王”怎么会被陶业所吸引?
张剑光:其实说起来也并不复杂。“地王”在临沂地产界确实做得不错,业绩过得去,口碑也好,涉足建陶业也只是三年前的事。当时,我父亲有个焦化厂,炼焦时会有大量的气体,不用也是浪费,那么,如何利用这些气体呢,便想到了烧砖、搞陶瓷。临沂本来就是产陶瓷的地区,生产建陶的企业不下百家,想到搞建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另外,“地王”做陶瓷还有优势,相对来说实力较强,起点高,产品的定位也高。在销路方面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的楼盘也可消化不少地砖,这对刚起步的沂州建陶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优势。
记者:建陶业是一个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国家也提倡要节能环保,把“节能减排”提高到了一个重要层面。如今,不论是佛山、泉州还是夹江、山东等建陶产区,都在热议“节能减排”这一话题,在这方面,“地王”是如何做的呢?
张剑光:“节能减排”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对于原有的生产线,我们将安照新的标准逐步整改。对于新上马的的生产线,在节能方面将一步到位,一是在设备的购买方面,选购最先进的最节能的窑炉,整个设备可以循环利用热能;二是在设备安装方面,以节能为标准,减少不必要的距离;三是在产品开发方面,注重创新,对瓷砖进行“减肥”“瘦身”,生产薄砖。
同时,在我们创建的陶瓷工业园,将不用煤汽发生炉,用天然气,最大限度地减轻污染。在减排方面,对废渣进行废物利用,以压缩的形式生产咖啡色的砖,变废为宝;对废水,则充分利用循环水池,通过积压、沉淀过程,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记者:很多民营企业都实行家族式管理,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这种管理模式便显得力不从心。“地王”现在拥有2200多员工,可算是家大型的民营企业,在管理方面有何特色?
张剑光: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一定道理,当企业小的时候,“车头”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大型企业只靠一个“头”是不行的。应该各车厢(部门)都有“驱动器”(骨干)才能运转良好。“地王”不仅是靠我一个,还有得力的助手、中层,是靠一个优秀的团队,“地王”属下的每个公司都有“驱动器”,这也是“地王”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地王”不实行家族式管理,而是引进有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我不用家人,即使家族中出了有能力的人,我也不把他安排在公司,而是出资让其另外创业,以入股的形式为其另搭平台。我们是以事业留人,给人才以施展的空间;以环境留人,包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待遇留人。
记者:丁卫东会长对“地王”的评价较高,他认为“地王”是山东乃至江北建陶的发展“方向”。那么“地王”自身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地王”接下来在建陶方面又有何大动作?
张剑光:这是协会领导对我们的鼓励和期望,也是一种鞭策。集团现拥有资产8亿余元,年销售收入近10亿,预计今年将突破15亿元。去年,集团旗下的沂州建陶有限公司相继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和陶城报评为“中国陶瓷十大风云企业”、“2006中国陶瓷业年度优秀新锐企业”。
接下来,我们将一方面积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将全力以赴做好工业园的筹建工作。我们已选定临沂市临沭开发区作为新工业园厂址,计划总投资16亿元,建设40条高档地板砖生产线及办公区、生活区、变电站及其他附属企业。
总工程分三期进行。08年初,一期工程6条陶瓷生产线投产,到2012年,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值50亿元、利税近10亿元的大型工业园区,可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壮大地方经济、促进人民增收,构筑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