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北宋初年禹县(今河南禹州市)城北门里的钧白。钧窑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艳丽鲜亮的釉色,变幻神奇的密度,绚丽斑斓的色彩组合,在众多的瓷系中独树一帜,为世人所青睐。
钧窑有官、民之分。官钧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褐色,但胎骨坚硬。由于多次施釉,因此釉层肥厚,然釉层平静腻润,并时有流淌现象。官钧的釉面常有扭曲纹理,似蚯蚓走泥纹(器心底较粗拙,器壁则隐约而不易发现),此为官钧的显著特征,而民钧绝无这种现象。官钧除烧造少量的碗、盘等宫廷日用生活器皿外,大多烧造御用瓷,器型规整严谨,比例协调合理,重心或多或少有下坠感。总的说来,官钧显得古朴典雅,规整大气,釉层肥厚而平静,窑变丰富而协调,犹若贵妇人般的雍容华贵。
民钧器型随意,大多不够严谨,胎质粗松,声音多数发糠,釉较官钧薄,底足露胎较多;虽色彩艳丽,却少了一些红、紫的成分,尤其是窑变的色调反差较大,似村姑般娇艳,而总让人感觉有点“乡气”。
此宋钧窑天蓝釉碗,口径18.5厘米、底足5.5厘米、高6.8厘米。圆口内敛,外壁上丰下削,瘦底,小圈足。天蓝色乳浊釉十分肥润,并参差几抹丝状紫褐条纹;口沿一周呈淡茶褐色,顺其碗沿逐渐渗透为茶黄色,与天蓝釉接壤而天衣无缝(茶色中密币细小的棕眼)。这茶色以及参差的紫褐丝状纹与天蓝色互相映衬,犹如雨后的彩虹一样绚丽灿烂。
碗内壁天蓝釉清新悦目,玫瑰紫窑变斑滋润凝厚,恰似深秋时节湛蓝的天空中飘落的一片红玫瑰花瓣。
此碗釉层肥腻而平静,色彩艳丽而协调,器型纯朴而规整,釉面口薄而底厚,接近碗底留有湛蓝的屯釉。放大镜之下器壁的蚯蚓纹显而易见,恰如脂粉渗汗而弯曲流淌,又似褶皱的猪皮纹,扭曲而不规则。此碗器壁在放大镜下,气泡窑变多为紫罗蓝色,密布叠见而弥漫全器釉面。这是前人所述的“紫汗漫”,布全器釉面者真,成片段者为仿,这是鉴定宋钧窑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