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中外陶艺家在瓷博会上进行技艺交流。本报记者万基耀摄
本报景德镇讯 记者刘竣、冯建和报道: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一位银发飘逸的老者遍访故友,眼观耳听,仔细体会着今日瓷都的点滴变迁。这位老者就是曾几十次造访景德镇的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原总经理刘培金先生。如今他再次走进瓷都,欣喜地发现,这里的陶瓷产业开始呈现全面复兴的新景象,充满生机与活力。
景德镇陶瓷产业全面复兴的新变化,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国际陶瓷博览会虽然刚刚进入第四届,但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在不断提升。本届博览会产品品位和科技含量均高于往届,文化交流随之扩大,商品交易十分活跃,开幕当天,经贸洽谈签约项目44个,交易金额超过90亿元,各场馆出口成交达297万美元,内销达3348万元。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京瓷株式会社中国首席代表山田正晴颇有感触地说,京瓷已连续3届参加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但本届博览会规模之大,还是让他震惊。
自2003年科技部和我省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区域创新试点工程启动以来,景德镇重新确立了陶瓷复兴战略,把重点放在高标准建设陶瓷产业、研发、教育和交流四大基地上。以改革开放和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陶瓷区域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切合景德镇实际、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陶瓷传统产业的新路子,陶瓷产业从低谷逐步向上攀升,出现了陶瓷产业整体复兴的新局面。
产业基地建设推动陶瓷产业振兴。随着法蓝瓷、东瞡等一批陶瓷企业的建成投产,该市陶瓷总量得到快速增长,年生产总值和销售突破30亿元,与2002年相比接近翻番。陶瓷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先后有近百家陶瓷企业在景德镇落户,陶瓷出口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研发基地建设筑起高新技术改造坚实基础。该市以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中心为依托,4年来累计投入固定资产1.2亿元,建立和完善了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4个国家级中心,建设了以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工业陶瓷、陶瓷艺术设计等6个研究室和4个中试基地,先后承担了196个对行业技术进步有较大影响的国家、部、省科技项目,为中国陶瓷产业直接和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10亿多元。
教育基地建设蓬勃发展聚集起陶瓷产业后备力量。景德镇陶瓷学院已构建了硕士、本科和职业教育等较为完善的陶瓷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在校生规模从4年前的5000人增加到1.5万人。
交流基地建设使景德镇陶瓷品牌大步走向世界。已建成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国青少年陶艺培训中心、中国陶瓷城和中国瓷园等标志性建筑,同时借助部、省力量,精心办好每年一届特色鲜明的瓷博会,推出了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这一品牌,权威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