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两年半内,罗村将对污染环境最为严重的41家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并实现产业转移。昨日,罗村召开专项整治会议对辖区陶瓷玻璃行业进行部署,正式拉开了南海全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序幕。
41家企业两年半内
完成产业转移
陶瓷、纺织印染、玻璃、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在南海经济发展历程上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建设绿色佛山和城市化南海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些传统行业的重污染高耗能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今年我市第3季度经济分析会提出,全市的二氧化硫削减量为1.8万吨,南海区的削减任务量就占了2/3。
“南海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而罗村是南海铺开这项工作的突破口。”南海区副区长冯永康说,罗村现有52家玻璃生产企业和42家陶瓷生产企业,其中的22家玻璃生产企业和19家陶瓷生产企业污染环境最为严重,其用油、用电量与其产值和税收等不相符。
按部署,罗村将在未来两年半内,对这41家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并实现产业转移,其中的近7成玻璃生产企业和全部陶瓷生产企业将在2009年底搬出罗村,限期内治理不达标的企业将实施关闭。今后,罗村将不再引入生产性陶瓷、玻璃项目,现有企业土地租期满后也不予续约,逐步实现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实现政企“双赢”
“产业转移不是污染的转移,而是政府和企业寻求共赢的一个平衡点。”罗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叶迎津说,作为佛山中心组团的组成部分,罗村发展思路是主动承接禅桂的经济对外辐射,未来罗村的发展动力将以商业和服务业为核心。而陶瓷、玻璃行业在罗村已没有新的发展空间。这类企业在异地建立永久的生产基地,实际上是一个壮大自己的机会。
叶迎津说,近期罗村本地政府将深入企业一家一家采集相关用地需求等信息,并积极与罗定当地政府沟通合作,争取在罗定市建设罗定(罗村)工业园区和协助成立陶瓷、玻璃行业协会,通过集中规划、管理、服务来消除企业转移的“阵痛”。通过“腾笼换鸟”这种方式,对这两大行业进行整治、转移,为第三产业及都市型工业的发展腾出空间,并从源头上扭转环境污染的现状,为市民营造一个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加速推进罗村城市化进程。
主动搬迁企业
最高补助200万元
转移到异地前,企业必须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促进罗村和罗定的产业转移成功对接。罗村街道昨日向企业承诺:将在未来3年内每年拨出超过20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这两大行业转移,对主动搬迁的企业给予10万元到200万元的补助。
企业转移出去后,土地转租所得的租金收入在合约期内仍归原企业所有。“不少企业以前约定的地租每年只有每亩几千元,对于企业搬迁之后腾出来的空地,政府将优先进行连片开发发展都市型工业,其地值马上就可升数倍。”罗村街道办主任梁耀斌说,企业搬迁后的原土地开发、出租可获得税费减免,并可充分享受南海区政府“三旧”改造方案中的优惠政策。
[居民心声]
还大家碧水蓝天
优美环境
林柱国(罗村务庄村居民):罗村涌附近一些陶瓷、玻璃企业在生产时排出的工业废水,对河涌水质造成了污染,小康生活除了吃好也要住好,希望政府通过整治转移污染企业,还我们一个碧水蓝天的优美环境。
[企业反响]
投入3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
李深华(华兴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对我们企业来说,这次产业转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配合好政府实施产业转移的步伐,我们将投入3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定于本月10日签订一些新的工程减排治理项目,做好节能减排的工作。作为当地玻璃生产企业的龙头,我们企业目前在佛山为很多大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我们计划将经济总部留在罗村,继续为当地做好销售配套。
尽快完善罗定园区配套设施
陈鑑(罗村下柏华兴陶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从整体来看,罗定比较适合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下一步扩张,走出去后,企业发展空间肯定会大很多。建议本地政府与罗定当地政府沟通好,尽快完善当地园区的生活消费、机械设备销售等配套设施,引导企业快速投产。
[专家点评]
舍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王彦刚(省环保局副处长):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节能减排关乎国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被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随着城市化发展,社会经济增长方式也不断改变,而重污染高耗能的行业渐渐超出了环境的容量。罗村牵头转移陶瓷、玻璃行业,符合城市发展的潮流,是对企业和群众双重负责,一方面引导企业适应当前形势,帮助企业进行产业革命,间接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转移成本;另一方面,为第三产业及都市型工业发展腾出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舍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当然,企业转移到异地后要加大投入进行技术升级,防止在异地再次造成污染而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