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安市八景镇的高岗上,可以看到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挖掘机、推土机、重型卡车穿梭往来,一幢幢蓝色屋顶的厂房拔地而起,宛如蓝色的池水点缀在青山和金黄的稻田之间……
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位于高安市新街、独城和八景镇的交界处,总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新中源、新明珠、汇诚等十几家国内外知名的建筑陶瓷企业正在这里建设她们的“新家”。自今年初省政府批准设立高安市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以来,这里每天都在以加速度发生着变化。
然而,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筹建之初,不少人对建筑陶瓷企业的环保问题提出质疑。有人说,建筑陶瓷产业是会造成污染的产业,该产业从广东等沿海地区大量转移出来,是因为人家拒绝污染企业,而我们却把这些企业当成了金元宝……
面对种种非议,高安人确实有过困惑。高安曾被誉为“釉面砖王国”,这里建筑陶瓷的产量曾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有陶瓷生产辉煌的历史,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和丰富的瓷土资源。经历较长时期的停滞后,如今高安陶瓷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迎来了大发展的极佳时机,这一个春天,高安人难道不应该张开双臂去拥抱她?
通过对广东佛山等地建筑陶瓷产业的考察,高安的决策者发现,建筑陶瓷产业虽然有污染,却是可控的,佛山等地的陶瓷产业就没有对当地环境造成大影响,反倒建成了许许多多花园式工厂。陶瓷产业向外的转移,动因也不是污染,而是建筑陶瓷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布局的需要。
决策是艰难的,但是一旦掌握了真理,决策者就会义无反顾。继承传统,发挥优势,抢占先机,着手创建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高安的决策者在决策时,有着做好环保工作的高度自信心。
今年初,高安市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的建设得到省政府的批准,开启了热火朝天的建设进程。先于并伴随着这一进程的,则是环保工作的扎实推进。针对高安陶瓷的环保工作,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对老企业的环境整治,二是对新企业的环境规划。高安市政府副市长程北平形象地形容,这是高安陶瓷的“洁身自好”工程。
“洁身”,即对老企业环保旧欠的偿还。高安市在创建新世纪工业园时,由于当时环保标准不高,包括建筑陶瓷企业在内的一些企业对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2006年8月,高安市印发了《高安市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治方案》,成立了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水源、粉尘污染为整治重点,以污染物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为目标,治标治本,开展工业园区的环境整治工作。市政府将园区内十几家污染企业制作成调度表,市长亲自调度环保工作。环保部门则要求企业“各扫门前雪”,逐一落实环保装备,加强企业环保意识教育。一年来,工业园区环保治理取得圆满成功,一批企业被关停,一批企业转了产,还了工业园区一片蓝天净土。
落户在新世纪工业园的太阳陶瓷有限公司经理刘春良对此深有感触。该企业创业之初在独城镇建厂时,环保投入相当少,污水自然处理,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工业园建新厂时,环保投入就很大了,以前建一条生产线只要1000万元的投资,现在需要3000万元,增加部分大多为环保投入。但是,治理后的工厂环境优良,废水循环利用,企业不但得了实惠,还在当地得到了好的口碑。
“自好”,即在建设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时,对新引进企业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不欠环保新账。建设一个生态式产业基地,是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的定位。为此,高安市做好基地环境规划,使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成为全省第一个进行了全面环境影响评价的产业基地。对所有落户基地的陶瓷企业,高安市都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评价不过关的绝不允许落户。市里更提出,产业基地的建设不能挤占哪怕一分一厘的农田,不能破坏当地的自然风貌,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在建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保没有达标的,不能投产。大型污水处理厂及投资近10亿元的集中供气(燃气)公司等环保配套工程的建设,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在高安市环保局,记者看到了几十份陶瓷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每个项目的报告表对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噪声等的排放源、防治措施、预期效果均作了详细说明,提出了污染源的控制要求。在高安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里,这些环境规划正随着项目的实施而逐渐变成现实。一个个大型的污水沉淀池在紧张地施工,吸声、降噪、围墙、绿化植树等工程设施正在完善,油烟净化器、旋风除尘器等环保设备正在安装。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上,谱写的不仅仅是高安陶瓷工业崛起的雄浑乐章,更有高安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洪钟大吕。
采访中,高安人告诉记者最多的是:在振兴高安陶瓷的机遇面前,不能放弃对生态文明的执著追求。
超前规划,做大做强生态式省级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高安人正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