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留美教授、华夏陶瓷研发中心高级顾问张有卓称中国陶业的“机会推动”已走到尽头.
中国市场大得惊人,利润却低得惊人,都是因为毫无节制的复制,使大多数企业失去了个性、特有的文化和独具一格的良好制度。
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中国的企业前20年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我们陶瓷工业现在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陶瓷工业基地,形成了10万人就业的完整产业链,这里还不包括广告、顾问公司、设计等服务业。国外的人都知道,那次我请一个VDMA的负责人,他说你搞陶瓷一定要去看一看,我们在世界上是非常出名的地方,我们形成了一个10万人就业的产业链,10万人还没有包括媒体、设计、顾问公司等等服务行业在内。
我们国家为什么重视GDP的增长?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解决1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由此可见,仅佛山陶瓷工业就是十几万人就业,十几万的家庭啊!所以,陶瓷企业就是创造陶瓷工业这个了不起工业的英雄。
但是我们如何来把握陶瓷工业的未来?随着陶瓷产业的迅速发展,同质化竞争日趋加剧,能源涨价、环保压力增加以及对资源性产业政策的收紧,出口退税降低,对本来已经利润很低的陶瓷产业产生了更严俊的挑战。世界闻名的麦肯锡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安德鲁评价中国市场说,中国市场的总量大得惊人,但是利润也低得惊人。惊人是指什么?不正常。这已经是中国各个行业普通存在的问题。但为什么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利润就比我们高出很多?如果说利润低是亚洲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20年前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韩国三星,每个员工创造的利润率是其他所有企业(包括SONY、松下)的2.5倍到6倍,这又是为什么?
我们分析一下原因,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技术的转移和复制已经很容易,而且很迅速,因此企业之间的差异已经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观念以及与观念相应的制度文化,最后体现在产品的差异上。以技术创新而闻名于世的SONY,前两年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为了挽救SONY,打破旧文化的惯性,SONY聘请了外国的专家担任CEO,现在情况好转。
我们要探讨一下新经济时代的财富规律,我们把握陶瓷企业的未来。
过去的陶瓷行业快速发展是机会的推动,改革开放,商品住宅率,城市化运动,加入世贸,而且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所以它是靠机会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靠市场推动。
记者:今天的陶瓷企业扩张速度和规模都非常之大,请问张教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张教授:陶瓷企业要摆脱快速扩张的冲动,中国大部分的企业只要大幅度扩张就必定带来成本失控,利润迅速下降,上市公司的估价也大幅下降,这已经成为普遍规律。TCL由于本身内功没有练好,迅速扩张到海外,结果2006年净亏损18.4亿。它的理念是“今日的中国雄狮”,进攻性很强,但最终因为国内的市场竞争力不够,导致销售萎缩,想开辟新的市场,结果却陷入困境。它的原因一个是自己没有准备好,对欧洲的文化不熟悉。国际大颚的扩张有一个规律,是沿着文化相同的国家扩展。TCL掌门人李东生在意识到问题后,重新改革,将理念变为“创意感动生活”。至少从理念上试图让顾客感动,在新品牌背后其实隐藏着战略的改变,从不断进攻的雄狮到不断改进的TCL,这些规律对陶瓷企业同样适用。
记者:中国陶瓷工业发展到世界最大制造基地,张教授怎么看?
张教授:过去的陶瓷行业快速发展是机会的推动,改革开放,商品住宅率,城市化运动,加入世贸,而且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它是靠机会发展起来的,并不是靠市场推动。因为我们对市场并没有很好的理解,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去做,中国人特别是岭南人比较实在,眼见为实,一看到陶瓷可以迅速赚钱就迅速跟进,陶瓷厂就像雨后春笋般遍布各地。对于大部分老板来说,只是抱着好赚钱、致富快的心态进入,几乎没有好的理念,更没有使命感。在经营上表现出重视短期效益,靠的是机会推动,一看到赚钱各个都生产,这叫赚快钱,那么辛苦干吗?结果怎么样?结果带来的是薄得惊人的利润,薄到让洋人吃惊的地步,而且连累了上下游企业。
当年,陶瓷企业为了多占一些地盘,采用多品牌战略,其实品牌之间差异并不大。我问一些比较著名的企业老板,他们的多个品牌有什么差异,他却说不出来。其实根本没有太大差异,只不过为了增加一点市场份额。当前由于外地条件十分优惠,廉价的土地、高额的银行贷款、优惠的政策,这些机会再一次决定了机会推动,酿成了老板强烈的扩张欲望。
我们的策略是瞄准高附加值的业务,我们的战略是弄清价值往哪里转移,从而改变我们的服务策略,但是每一次转移都是以客户的价值和需求为中心的。
记者:您认为陶瓷产业应该是先做大,还是先做强?
张教授:举例来说,IBM的成功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舍弃的过程,别人做什么我就不做什么。1997年离开打印机市场,放弃和英特尔竞争运算芯片业务,2000年宣布推出应用软件市场,只从事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中间软件,2001年剥离硬盘业务,2004年把PC卖给联想。IBM的副总裁说:我们的策略是瞄准高附加值的业务,我们的战略是弄清价值往哪里转移,从而改变我们的服务策略,但是每一次转移都是以客户的价值和需求为中心的。认清了中间软件发展方向之后,IBM10年内完成了46次并购,成为该专业全世界最好的服务商。这是横向专业整合的经典案例。其实,这也是值得陶瓷行业学习和思考的,该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将利润扩大到最大化,而不是将瓷砖面积卖到最大化。
相比之下,我们什么都想做,从白色家电做到黑色家电,深圳有一个中科院,后来做起手机,现在情况很惨。我们必须克制快速扩张的冲动,真正从机会推动转变为市场推动。比如我们现在要从销售提升到营销,什么是销售?销售就是为产品找市场;什么是营销?就是为市场找产品。我们应该从炒作的初级阶段提升到品牌战略运作,先做强再做大。
记者:要真正做到“强”,我们该怎么做?
张教授:那么我们如何来做强?第一、要找到行业的本质,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如果我们能找到本质,赚钱不吃力,吃力不赚钱。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墨西哥有一家专营水泥的老店,十年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企业,但是当年的CEO做了一个同行没有做过的事情,他们在所有的运输车上装了GPS,通过卫星和总部的ERP系统联系,使得企业在20分钟以内能把水泥送到墨西哥任何一个施工工地上。而同行平均送货时间是3个小时。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改变了一个企业的命运,这个企业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三大水泥制造商。这就是“响应速度”。比如我们坐公共汽车,8:10分,8:20分一班,现在是一辆的士一招手就过来了。所以“响应速度”是这个行业的本质。
对于陶瓷工业来讲,质量、设计、交货期在一起,生活方式的展示都比价格重要,但由于这些都没有多大特色,只好在终端拼价格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是如此之大,可以说机会是很多的。我们不仅要了解市场流行的趋势也更应该了解目标市场需求。中国与很多国家的文化差异太大,我们必须了解这个市场中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把握市场。所以做强的第一点就是要了解行业的本质。
第二、要建立流程。可能大家会讲,我们都有流程。不对,你们的流程不够,不能称作流程。麦当劳为什么会扩张到全世界?因为有一套能够快速复制的流程。厕所中不准有异味,提倡一分钟服务,顾客进店一分钟就可以拿到食物,测试高峰时段的人流排队,面包够不够,服务够不够……通过标准化的流程,麦当劳可以在全世界复制,甚至于选店都有详细的流程,现在麦当劳的利润主要来自哪里?房地产。它的流程是如此的好,因此有一些同行就跟着他,你在哪里我就跟你在哪里开店。我们的陶瓷企业经常有质量问题,还要将产品分成一等品、二等品,研究表明,大部分质量问题不是出在员工身上,而是流程问题,工作中经常有失误,一定是流程出了问题了。
人事管理中,中国的企业有人事部,有大量的人员负责开发工作,其实现代化的程序,企业应该有一个详细的程序,每个程序进行明确分工,所以每个人的工作其实不复杂。中国很喜欢找“能人”,国外不是这样,只要你有好的流程,有好的策划,一个普通人经过培训也能为企业做出很大的贡献。这都是因为流程。
销售的成功也是这样的道理,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和策划,如果我们企业本身没有很好的战略和策划,我们只是靠着“能人”是不行的,一定会失败,只要我们有了好的流程,我们一定能够做出比较好的销售业绩。从知识管理来讲,知识是需要积累的,以汽车工业为例,每100万台汽车生产之后,由于经验的积累我们称为经验曲线,成本可以大幅下降,这就是流程,怎么保证经验的积累?不断的总结经验,把大家的经验收集起来,这就叫做经验管理,大企业都有CKO管理,我们的企业经常没有经验管理,经常一个人走了经验也带走了。国外的人员是经常流动的,有一个标准化的程序,所以财务总监走了之后很快就能衔接上,不会像娃哈哈的宗庆后,销售网络都在他手中,他走了企业就陷入困境。
第三、系统整合。陶瓷行业如何增强竞争力?系统整合。举例,百安居(查看地图)进入建材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力,国外的超市竞争力太强了(沃尔玛的毛利润率是多少?70%,因为它有高效的供应链保障系统,而国内的零售业根本没有办法抵挡),我们现在的建材工业就为百安居的进入而感到困扰。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这些大颚没有办法进入香港?因为他们在香港面对的竞争对手不是中国内地的小零售商,而是大型产业整合之后的零售商,大家都知道汇康是中国牛奶公司控股,下面有很多大卖场,销售额高达37亿美元,而且在伦敦、新加坡、百慕大上市,屈臣氏也是有李嘉诚控股。从这些案例看,整合是专业化为基础的,都是零售业,这种上下游的整合不可取,为什么?因为上下游的整合不专业,利益一定小于专业化。
现在陶瓷产业存在的问题就是产业链太长了,无法做到专业,我们非但自己这里没有做到专业,而且还要盯住终端,在终端上挖空心思。国外的宝洁只做生产、品牌,耐克只做设计,不做其他。不专业,水平必然不够高。在系统整合中专业是十分重要的原则,即使搞多元化经营也要采取相关的多元化战略,这样才能产生互补的协同效应。比如说,能够用相同的销售市场、销售渠道或者是同样的生产线来生产不同的东西,这就是协同效应,如果做不到行业互补,必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