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终于抽出时间办点“私事”。所谓“私事”,其实是帮助两个认识多年的业界的“老总”级朋友推荐到一家应该说急需人才的陶瓷企业。
因为之前已经多次跟这家年销售数亿企业的老板沟过,并且特别参加过这家公司的高层会议,感觉这家公司市场部以及几个所属品牌都处于严重缺乏人才的情况,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寻找新的人才加盟显得尤为迫切。
这家公司属于在2000年以前那种趁着“机会”发展起来的企业,也是属于陶瓷行业挖起“第一桶金”的企业。尽管企业老板辛辛苦苦经营到今天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在发展思路上仍然沿用过去的经营策略,致使整个集团所属品牌越来越陷于市场被动的局面,原先具备的性价比竞争力,被市场化的竞争浪潮日益剥蚀着,甚至个别品牌眼下已经走向业绩逐步下滑的地步。迅速调整思路、引进人才、补充与壮大市场部人员,以及全面培训与整顿员工思想等,已成为该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由于与这家企业老板多年的交情,加之该公司又确实比较封闭。在行业内挖掘人才随成为我工作之余的一项“留守”任务。如果以负责的思想,我希望引进的人才一方面可以维持与扩大目前的几个品牌发展空间,二方面更希望能够通过人才的稳定逐渐改变依然老板守旧的发展思想,最终把该企业引向符合当前市场竞争要求的发展模式上来。
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两个“老总”无奈给面子填了表等候“通知”。
在今天的交谈过程中,一如过去仍然听到的是老板夸夸其次,什么下大力度引进人才,全面整顿与调整人才结构等……但一直毫无行动。并且面对两个久经沙场的“老总”,依然反应迟钝。我后来想也许是因为“什么样素质的老板找什么样的人才”吧,在他的眼中,这些“业界老总”根本就不是他所心仪的。但反过来回味这位老板朋友一味追求终端销售却忽视品牌与营销等的情况,感觉仍然是很多陶瓷行业老板所患“短视症”所致。由此,我再次不可回避地想起蒙娜丽莎、想起东鹏、想起唯美、想起新中源和新明珠等成功企业,很多案例都在说明老板学问也许并不在深浅,关键是老板的思路与用人之道!同时,成功企业与非成功企业之间很鲜明成为一种反面折射。
我也想起早些天去广州参加搜狐公司的“冲刺2008-奥运资源推介会”,和蒙娜丽莎张董一起,张董路上谈到,陶瓷行业越来越面对行业资源成本带来的压力,陶瓷企业必须走设计道路,并通过系统的设计来实现应有的附加值或必须的利润空间。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因为否则的话,陶瓷企业岂不成了非常肤浅的劳力工,只是通过辛苦与汗水争得越来越微薄的利润空间?由此联系到很长时间以来行业内流传着一些有关“设计”与“艺术”等的口号,但实际上真正落实的还不是那几家大型的成功的企业,小企业又有几家可以把银子真正的撒在设计师身上呢?对于一个长远规划的大品牌,所谓设计并不仅仅是产品的设计,还包括品牌、营销、管理风格与文化的融合,甚至终端服务等形成的一个系统的设计,这点说来话长,不想赘言。但更重要的表现,对于陶瓷行业更多的企业老板也许是因为成本的压力,或者是传统意识的影响,严重缺乏的是长远的规划,乃至因成本而却步“设计”门外,殊不知这样一来只能把自己拒于一个相对低端而又利润薄弱的市场层面。
在当前的陶瓷行业,无论一个企业的人才观或者发展观,都无可回避地面对一个“短视症”的问题,这将很大程度地制约一批企业的发展。至于如何改变局面,估计会像红色动力的韩燕伟所言,相信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会让他们慢慢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