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民进城“献宝”
“这里距离水源地远,山很高,交通也不方便,我们想像不到山上会有如此重要的窑址。”福建博物院研究员陈兆善在踏勘现场后说。
窑址能被找到还是从原始青瓷片大量被发现开始。上个月,德化一郑姓村民在整理柑橘园的时候,挖到大量碎瓷片,他看到上面都有一些花纹,有的瓷片很大,就收集了一小袋,进城时带到德化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认定是原始青瓷片,对是否存在窑址不敢妄下结论。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得知后,立即赶到现场。虽然,他发现了许多印纹硬陶、原始青瓷和一些烧土块,这些都是窑址存在的明显特征,但他并没有找到窑炉,不敢肯定这里是否真的存在窑址。于是,他赶紧向省考古队报告,请专家前来实地踏勘。
古窑址藏身大山中
11月14日,记者跟随省考古所专家前往发现地——德化与永春交界处。一路都是盘山公路,汽车沿着运水果的小道开始爬山。到山上之后步行10多分钟就到了,山上大都种植芦柑,个别是荒山,当地村民说,这里叫尖山。
“这里都是!”随着考古队员的喊声,记者看到,脚下的土里有很多原始瓷片和陶片。捡起一个来看,瓷片表面有一层淡青色的釉,表面多出来一个个用圆点装饰的图案,请教考古队员小温,他说,这叫附加堆纹,制作的时候把瓷土捏成一个个米粒大的圆点,再黏到瓷器表面上之后烧,制作时比较麻烦。记者还看到另外一些花纹,像用竹片在上面戳成S形,后来知道它叫“戳点纹”,都是原始青瓷的典型花纹。
专家一点都没闲着,他们估计这里很可能存在窑址,就开始试着寻找和窑址有关的东西:如废品堆积、烧制过程中粘连在一起的瓷片或者烧窑的工具。
最开始找到了一片烧得火候不够的陶片,之后找到粘连在一起的瓷片。一步步的发现更让专家确信窑址的存在。随后试着用手铲铲一片断面,没一会,一个约1米宽的弧形窑炉显现出来。两侧的窑壁上残留着长期火烧后留下的厚厚的烧结层。
大家都高兴极了,可发现之后专家们关于窑址的年代判定、瓷器销路、周围是否有居住遗址、原始青瓷的起源地、传入等诸多讨论也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