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中国建筑陶瓷的“江西年”,上半年江西的丰城市抓住陶瓷行业生产基地大转移的历史机遇,创造了令人吃惊的“丰城速度”。下半年,紧挨丰城,同属宜春的高安以同样快捷的招商速度和更大的产业规模进入行业人士的视野。随着新中源、新明珠、欧亚、英皇等知名企业的进驻,人们相信高安首期规划的10平方公里的建筑陶瓷产业园并非仅是宏大的愿景,而是三五年之后就可触摸到的实实在在的现实。现在,人们甚至对于高安30平方公里产业园的远期规划也开始大胆想象了。
高安有望成为中国建筑陶瓷的第二中心,这是一些行业资深人士的最新判断。而支撑这一判断的事实正在或即将发生。在新中源、新明珠两航母级企业接连在高安圈地1000多亩后,新明珠最近又增加投入12个亿,在高安总圈地达3500多亩,年产量达1亿多平方米。新明珠还计划在高安产区配套建四星级酒店———新明珠大酒店。而汇诚企业集团也捷足先登,已在高安规划建汇诚陶瓷城。据称,投资高安的“南庄系”企业甚至还有意在南昌附近拿巨量土地,联手开发大型商业地产。这从一个侧面透露出老板们准备在高安安营扎寨的心态。
按照高安的五年规划,首期10平方公里的产区要承载200条窑、200个亿的总产值,这几乎是目前佛山产区的一半。佛山产区现在400个亿左右的总产值是20多年孕育、发展的结果。而高安要用不到四分之的时间完成佛山一半的历程,能不能做到,这是佛山业界非常关心的问题。确实,未来三五年高安在电力、能源、原材料、交通及研发、信息、展示、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资源能不能支撑得起200个亿的生产规模,是接下来那些想投资高安这片热土的佛山老板心中最大的疑虑。而能否破解他们心中的这种疑虑,也是未来高安招商能否取得更大成功的关键。高安的决策者显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本报今期头版刊发的记者对高安市主要领导的长篇访谈,既起到了解疑释惑之作用,也可视为高安市打造中国建筑陶瓷新的产业中心的宣言书。尤其是其“用科学的理念、系统的思维、全新的举措、超越的速度打造中国绿色瓷城”的定位,必然会给业界对其“可持续发展”有更多的期待。
当前陶瓷行业理论界普遍认为,按照佛山的经验,内地新兴产区复制佛山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前者因为产业集群的规模化必然给地方的环境容量造成很大压力,后者源于企业自身优化产能布局的理念、企业产能有分散布局的内在需要,尤其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产区集约化的优势减弱的情况下,今天企业产能分散布局的欲望比先前大大增强。今年佛山陶瓷在江西地区先后在景德镇、丰城、萍乡、高安、九江等地分散布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此,高安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复制类似佛山的超级建陶产区,就必须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进行规划。除了电力、能源、交通等资源建设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强力推进外,产区的其他配套建设等相信也可以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企业自主配置。但如果没有一个高标准的规划、定位,放任市场意志自由配置资源,必然会重蹈过去产区内无序、恶性竞争及与环境不和谐的老路。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打造中国绿色瓷城”是陶瓷产区“高安模式”未来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