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对上海陶瓷行业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美国房地产行业下滑导致陶瓷产品需求量下降,国家出口退税调低导致国产陶瓷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中国名牌”称号的取消给行业蒙上诚信危机,国家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宏观政策调控加强,土地资源紧张和劳动力成本高企,这些对中国陶瓷企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着不利的内外部市场环境,中国陶瓷企业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业布局调整、扩宽销售市场,通过提升自身竞争力来应对不利的市场变化。困境中的前行是上海陶企在盘点2007年上海陶瓷市场时形成的共识。
在焦点家居网近日举办的上海陶瓷行业年终盘点会上,中国建筑陶瓷协会主任夏高生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全国和上海陶瓷行业总体运行情况:2007年中国继续保持陶瓷产品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地位不变,产量和消费均占到了全球总量的50%。中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的发展,带动了上海陶瓷行业的发展,不论是瓷砖、洁具、卫浴都有大的发展。但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调整、能源以及成本持续上涨影响,陶瓷类产品市场价格明显增长,利润进一步缩小,陶瓷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部分企业面临转型。
从总体来看,在国家经济、房产行业持续繁荣以及上海世博会工程建设的带动,今年上海陶瓷市场继续呈现供不应求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仿古砖继续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发展前景潜力巨大。但是由于陶瓷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加之今年成本上涨压力巨大,上海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就连上海本土大牌陶瓷企业以及全国陶瓷行业强势品牌在上海市场所占的比率也还不到8%。也正是由于受到市场竞争激烈影响,陶瓷产品售价的上涨幅度要明显低于企业成本上涨的幅度,企业一方面不得不更多地采用调整人员配置、改进技术减少原材料消耗等内部挖潜的方式消化成本上涨,另一方面继续通过改进工艺、将产品赋予文化内涵等途径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
在谈到如何应对、消化成本上涨压力问题时,四维瓷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朱要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消耗成本很多方式,但是涨价联盟这个方式我们肯定不会参与。根据我们企业的经验:第一选择内部挖潜,提倡信息化、系统化的管理,从而降低成本;第二是加强创新,赋予产品个性和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拉开与其他品牌竞争的档次;第三是采取新的销售模式,因为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包括沿海企业)都是8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控制下,没有加入WTO之前的运营模式延续下来的,所以现在要全面面对国际市场要有新的模式。当然方式很多,关键你怎么去想,国家政策的解读是我们未来的大势发展,认识这个趋势我们可以认识到发展。”
由于上海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将销售市场扩展到上海周边城区,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周边中小城市。惠万家市场部经理左伟表示:“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变得富裕起来,以前城市居民的需求在农村也变得普遍。举个非常明显的例子,以前瓷砖的市场集中的是市区,现在慢慢郊区的量拉动起来了,甚至郊区的需求量可能比市区量还大,这个需求商机是比较大的。”
参加本次年终盘点的企业代表总结了今年陶瓷行业运行的整体情况,对行业的热点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大家形成共识,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调整企业发展的战略,顺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自生竞争力。同时企业的发展应立足于国家和社会责任,从保护环境出发,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的排放,研发出更加环保和高附加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