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只能卖给外省陶瓷企业的瓷土资源,如今在法库县成了大气候,到今年10月,法库县已有125户陶瓷企业落户、287条陶瓷生产线竣工或在建,形成了总投资达83亿元的陶瓷产业集群。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法库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壮大,面貌大变。
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亿元,其中陶瓷产业3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2亿元,其中陶瓷产业贡献9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600元。今年1至10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4亿元,其中陶瓷产业占5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亿元,其中陶瓷产业贡献1.4亿元。
位于沈阳北部的法库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瓷土、膨润土、硅石、硅灰石、方解石、沸石等30余个品种的非金属矿产,储量之大、品位之高、种类之全,位居世界前列。法库也因此赢得了“国家一类矿产资源大县”、“全国瓷土基地县”的盛誉。但是,由于缺少资金等种种原因,这些珍贵的资源多年来却以每吨20元的价格出售给外省的一些陶瓷生产企业。守着丰富资源,法库面貌依然未改,仍是传统农业占主导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弱县。2002年以前,该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县财政收入4000万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
法库经济如何发展?沈阳市委、市政府在思考,在行动;法库县委、县政府在思考,在行动。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陶瓷工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最快的速度建设陶瓷产业集群。这一新的发展思路很快付诸实施。
2002年初,法库陶瓷工业城挂牌。法库县一面用市里支持的专项资金“筑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面在土地、税费、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派出大批干部“引凤”,进行强力招商。他们凭着“想尽千方百计,不辞千辛万苦,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的“四千精神”,背着矿样,带着干粮,打着摩的,走遍了全国21个省市陶瓷生产基地,走访了2400多户陶瓷企业。2002年6月,第一条陶瓷生产线落户工业城,当年年底,开工建设的生产线达到了21条,其中投产4条,到了2004年,开工建设的生产线增加到33条,其中投产8条,实现产值6.5亿元,税收800多万元。2005年,法库县乘势而上,又开工建设了104条陶瓷生产线,其中投产27条,实现产值15亿元,税收4000万元。
在全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热潮中,法库人眼界更加开阔,他们把发展陶瓷工业目光瞄准了国际企业。今年5月16日,代表世界陶瓷业最高水平的西班牙陶瓷企业———西班牙博茨盖陶瓷公司在法库陶瓷工业城奠基,该公司的入驻,带动一批国际知名陶瓷生产商前来投资,在奠基当日,西班牙亚利集团的代表赶到法库,签下了总投资1.2亿元的陶瓷项目合同。5月22日,韩国工业陶瓷协会会长李基井等25位韩国客商来到法库,签下了近2000万美元的陶瓷项目。法库已经成为吸纳国际顶级技术的陶瓷生产基地,陶瓷品种也由最初单一的建筑陶瓷,发展到了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精细陶瓷、电瓷等12大类27个品种,产品不仅覆盖了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而且远销美国、俄罗斯等13个国家,出口创汇近千万美元。
目前,西班牙、德国、希腊、韩国及淄博、佛山、潮州、闽清等国际和国内知名陶瓷企业已纷纷入驻法库。西班牙、韩国和佛山、潮州“四大工业园”都已开工建设,园区已累计落户企业122户,建成和在建生产线253条,累计固定资产投入63亿元,今年将实现产值60亿元,财政贡献1.6亿元,占据了法库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在今年7月举办的中国·东北国际陶瓷博览会上,法库陶瓷工业城签约10亿元。
如今,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现代化产业为主体,集生产、研发、销售、文化于一体,汇建筑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卫生洁具于一城的现代化陶瓷产业集群,正在法库大地崛起。记者点评:
法库走资源深加工之路,形成了在国内外都有影响的陶瓷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法库这张牌打得响,打得高明。
像我省的许多地区一样,法库县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制陶所用瓷土等9种原材料储量1.79亿吨,可供开采百年以上,而且品位极高,这是大自然赠予法库人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资源还是这一资源,过去就没有充分发挥出优势,今天就形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把这些珍贵的资源当作廉价原料出售,守着宝藏讨饭吃或者珍珠卖了玉米价,绝非法库一个县的做法。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多年单一的传统农业模式造就的传统观念,禁锢了我们的思想,阻碍了我们开拓创新的步伐。
今天的法库县把出卖资源变为发展产业,把矿产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改变优势矿产、低价产品的现状,以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这是资源开发最好的出路和方向。
法库的成功经验值得我省许多资源丰富的地区思考和借鉴。 (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