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瓷器术语
磕口——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出现的缺磕伤痕。
冲口——器物口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人工将其磨去一部甚至全部。
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棕眼——瓷物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和而形成的小孔。
缩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着出现的漏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片纹——瓷器釉面上出现的长短不一的相互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
软道——瓷器釉面久经磨擦而出现的细微丝纹。
冷墨——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剥釉——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浸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脱落。
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
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腿。
配盖——用朝代不同的器物盖相配。
炸纹——用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
镶嘴流——壶流已消失,用其它嘴镶补。
后刻阴刻——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且釉边不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