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对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加上产业自身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下,一些大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向西部迁移,扩大生产线,加强了生产能力,从而使陶瓷行业竞争更为激烈,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骤增。
继上半年佛山陶瓷厂家集体北移西进建立新生产基地后,近日,盘踞杭州15年有余的诺贝尔陶瓷也走上了西进之路——移师江西九江。据了解,诺贝尔此番为新厂投资15亿元,新厂建成后将使江西九江成为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位于河北唐山、以洁具闻名市场的惠达陶瓷也将生产基地扩大了1000多亩,引进了十余条建陶生产线,做起瓷砖生产、销售业务。知名陶瓷生产企业西进北移、扩大生产基地,将促使陶瓷行业的竞争更加惨烈。
据了解,此前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佛山、福建、山东、四川等地,但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最重要的是国家加大对沿海地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导致租地成本大幅上扬使得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陶瓷生产企业不得不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较低且用地优惠较多的西部或北部地区。
在杭州的人力、土地、燃料、原料成本将比江西地区高出几倍,诺贝尔瓷砖去年就在西部或北部物色新产业基地,直到今年才完成。新建成的生产基地不仅满足了高市场需求,也节省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迫于综合成本的上涨,陶瓷企业必须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而惠达陶瓷凭借1000亩的瓷砖生产基地、十余条国际化的生产线及先进的管理技术也将给整个瓷砖市场掀起不小的波澜,毕竟惠达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还是有一定分量,不过,惠达进军瓷砖领域略显突然,其究竟能运转如何还是未知数。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无论是佛山陶瓷集体北移还是诺贝尔大力西进或是惠达扩建,无一不是国内响当当的陶瓷品牌在运作,而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小陶瓷企业只能在高地价、高人力、高原材料等高成本的传统生产基地继续勉强维持,他们生存的砝码往往就是缩减材料、降低价格以维持平稳销量,已经降低生产成本的中、高档瓷砖品牌必然带领整个行业走出恶性的低价竞争,中小企业生存将越来越艰难。
银联信分析:
成本上升,导致运营成本加大
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最重要的是国家加大对沿海地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导致租地成本大幅上扬使得这种高耗能、高污染的陶瓷生产企业不得不考虑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较低且用地优惠较多的西部或北部地区。
当前部分陶瓷企业已经使用天然气,但陶企还是以柴油为主要燃料。现今柴油供应紧张,对生产企业影响较大。
环保压力大,出口退税减小
7月1日,陶瓷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从8%调整为5%,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次下调,由13%调到5%。加上今年人民币不断升值,陶瓷产品出口的利润被一再打压。
“节能减排”作为2008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陶瓷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剧。一方面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之后对出口企业利润的压缩,以及对治理污染、降低能耗决心投入之后的成本增加,一方面是陶瓷生产的原材料开始持续涨价,重重压力之下的陶瓷企业显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艰难。
同质化严重,产品缺乏创新
目前不少瓷砖制造商投放市场的抛光砖新产品,很多不过是在之前的产品上变换一下形式而已,有的甚至仅仅是换上一个动听的名字,实在找不出与前属产品的具体区别,因而都与研发创新无关。这恐怕也是目前国内抛光砖制造领域同质化问题严重的根源之一。在瓷砖制造业频推新品这种虚热的表象之下,企业新推的产品真正在技术、工艺及概念包装上保有系统性、连续性、创新性的企业实在太少。生产同质化严重,缺乏研发创新。
陶企竞争重心向品牌竞争过渡
中国陶瓷行业在经历了品牌无意识的卖方市场之后,随着房地产的开发,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买卖双方力量对比陡变。在历经拼价格、斗颜色和款式、比售后服务这些低层次的竞争之后,多数经销商走上了品牌制胜的道路——以品牌去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品牌去打造陶瓷产品的独特魅力,以品牌去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随着陶瓷终端市场的发育日渐成熟,品牌形象作为消费者认知的第一要素逐渐凸显。因此,陶瓷企业就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创立品牌,通过品牌推广来确立自己在陶瓷行业中的地位。
银行策略分析:
随着陶瓷终端市场的发育日渐成熟,品牌形象作为消费者认知的第一要素逐渐凸显。行业又经历了节能环保、原材料成本、油价高企等等问题,行业中一些大企业,逐渐扩大产能,扩大生产线,向西部转移,以减少成本和环保压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小型企业在竞争中不占优势,因此对待中小类型的企业银行要保持警惕的态度,要严把信贷质量。加强贷前审查。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对贷款人以及担保人的资信进行详细、审慎地审查,尽量选择规模大、实力强、信用好的企业作为贷款目标客户;对企业的市场和产品经营进行详细了解。利用现有信用体系。利用银行已经具有的内部信贷控制体系,在贷款发放前,对借款人已有的贷款情况进行了解,尽量分散贷款风险,防止风险的集中。银行资金应重点关注企业品牌与科技创新,附加值高的、品牌形象好的企业应成为银行的信贷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