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后陶企综合实力将增强
政府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治理力度的加大,让陶瓷行业拉开了“洗牌”的大幕,那么,陶瓷行业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
据了解,国家与各级政府对陶瓷企业的整治并非是简单的“一刀切”,比如佛山在重手关停35家企业之后,还规划出25家企业被列为“改造提升”类,将对照清洁生产标准进行限期整改。南海区政府对治理罗村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投入达到了1.6亿元,禅城区则以5000万元成立了“陶瓷产业整治工作专项资金”,用于补贴、补偿或垫支因陶企关闭、搬迁、转产造成的土地停租、职工欠薪等。南庄镇也已决定拿出1亿元用于该项整治。佛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市一级也准备拿出500万元,明年重点鼓励整治工作推进最为出色的地区。
除去在整改期内,有些企业会自我提升,有些企业将外迁。其实,佛山已经有不少陶瓷企业外迁了。外迁地方近到广东省内的清远、河源、肇庆,远到四川、东北、山东、江西、湖南等地。仅以江西为例,从今年6月开始,佛山的6大陶瓷企业就投资近70亿元。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负责人说:“前一阵去沈阳看一家新迁的陶瓷厂,环保做得相当好,污水养鱼都没问题。迁往外地的这些陶瓷厂像新明珠在环保上都相当重视,政府支持的力度也很大。”
当然,外迁本身就是一次行业洗牌的过程。经过重新规划之后,很多企业开始向管理和技术以及通过设计等手段追加产品附加值要效益,这自然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大批的企业外迁之后,佛山陶瓷的整体品牌将如何维护呢?专家表示:“转移的只是制造,而佛山陶瓷的灵魂还在这里。以后的佛山将成为展示中心,信息、服务、物流、研发中心。”
佛山陶瓷产业不会“空心化”
大批的企业外迁会不会导致佛山陶瓷产业“空心化”呢?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有关领导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我不赞同佛山陶瓷产业‘空心化’的提法,政府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环境、赶走污染、做强陶瓷的号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城市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过程。”
产业优化升级的结果,一是陶瓷业转移后其他产业取而代之,二是陶瓷产业转移的是制造业,随着总部基地的建设,陶企的总部、营销、研发、物流仍留在佛山,就像乐从的家具、中山的灯饰一样,仍保留区域品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的专家认为,应该留下“佛山陶瓷”的标准,不论企业迁到江西还是四川,不论企业在哪里生产,在别人眼里,都是“佛山陶瓷”。就像日本电器一样,生产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但在全世界眼里,它都叫日本电器。毕竟,佛山陶瓷有5000多年的文化底蕴,现代建陶也有20多年历史,这些是无法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