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上海家收集的部分碎瓷
破碎的瓷片,也有一种“残缺的美”,在庐江县,57岁的陈上海为碎瓷疯狂。20多年来,他已收藏自汉朝以来直至民国初期历代不同的碎瓷片8万多片,涉及我国历史上30多个窑口、20多个品种,并且在家中建立了“博源阁——古代陶瓷碎片收藏馆”。其中的唐代越窑青瓷片、宋代巩县窑青花瓷片等均为我国瓷片收藏界中的珍品。南京陶瓷收藏专家陶海林教授参观“博源阁”后,惊叹地称赞陈上海是皖中民间瓷片收藏第一人。
陈上海祖籍肥西,1951年出生于庐江县庐城镇。他原本是一家企业的党支部副书记兼副总经理。1988年春天的一个星期日,他偶然路过庐城南门古城河改建工地,在路旁拾起四块碎瓷片,拼凑起来一看,是一对精美的青绿色瓷器。第二天送到县文物部门鉴定,专家告诉他是两件南宋浙江龙泉窑烧造的青瓷笔洗,一件叫粉青,一件叫梅子青,如果没有被挖碎的话应属国家珍贵文物。
意外的收获给陈上海意外的惊喜,他对中国古代陶瓷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了碎瓷收藏。后来所在企业破产,他成了无业人员,家庭生活仅靠妻子微薄的退休金维持。他开始戒烟、戒酒,省衣节食,全身心地扑在瓷片的收集和整理上,并自学有关的收藏知识。
2001年,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陈上海建起了一个家庭民间收藏馆。家里除了一间卧室,房内所有的台、案、柜、架都放满了碎瓷片。这些精美的瓷片,虽然残缺不完整,但同样闪烁着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耀眼的光芒,映现了千余年来不同窑口的工艺特点及其演变的瓷文化。如今,陈上海已是中国收藏网会员,发表了《也谈枢府釉瓷》等多篇业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