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陶瓷媒体的兴旺,与陶瓷相关的媒体已经成为陶瓷行业的一大现象。不少陶瓷媒体人本身就是做陶瓷出身,与陶瓷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媒体的本能和职责所在,陶瓷媒体对于行业的变化体会最为深刻,最为敏感。所以,本期的周三会客室搜狐网、焦点家居网将邀请陶瓷媒体的资深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就陶瓷媒体与陶瓷行业等话题展开讨论,在对陶瓷媒体发展的追溯中寻找陶瓷行业的发展脉络,关注陶瓷媒体,关注陶瓷行业媒体人,探究行业发展前景。
话题一:陶瓷媒体何以形成今天的规模?
主持人::欢迎各位老师来到我们焦点家居网的周三会客室。陶瓷媒体发展到现在,跟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最初是陶城报一家,到后来专业媒体都陆陆续续出来,许老师,这中间应该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吧?
许学锋:对。想当初陶瓷行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媒体。有杂志,当时的国家轻工部办了一些杂志,当时在佛山没有陶瓷媒体,1989年3月28日,陶城报很艰难的产生了,当时很多人都不同意办,是老社长张永农花了很大的力气争取到的当时周董事长点头,才勉强办起来,很多部门都不支持,所以张永农付出了很大努力。那时候只有一个佛陶集团,佛陶的财政收入占了佛山的三分之一,当时办的企业报,是着眼于内部的宣传,也没想到能够走到社会上去,国家对我们的控制也很死,当时按规定我们的报道不能超出佛陶集团,广告也不能超出佛陶集团,张永农想到了第一步,把广告和报道都做到社会上去了,真正意义上的佛山陶瓷的报纸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那时候是90年代初期。
主持人:请问王老师,陶瓷媒体何以形成今天的规模?
王力:在佛山现在有这么多的报纸、杂志、媒体形成这样的规模,跟陶瓷行业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关系,陶瓷这个行业,个体都很小,但是产能比较强大,也是比较传统的产业,这个产业链佛山比较完整,包括上下游的配套产业非常多,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陶瓷行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行业,很容易跟文化联系在一起,像现在的铝材、玻璃产业玻璃远远超过了陶瓷产业,但是很难跟历史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甚至他不会形成这么多的媒体。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小的一些企业要成长,更重要是需要媒体来扶持它们,他们要做品牌打市场需要我们媒体,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的媒体规模。
阮庆全:陶瓷媒体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规模,这个规模是怎么定义?是发行量还是收入?我认为用“局面”可能更合适一些。今天的局面是非常纷乱的,陶瓷媒体形成今天的局面有很多原因,第一个是行业的需要,第二是很多人认为办报纸赚钱,是否是真正赚钱,我说得很直接,是不是真正赚钱,大家心里清楚,每个人都知道,只有他自己知道,陶城报做到1千万,1个亿我都相信,怎么体现?体现在员工的收入和福利。做媒体只是玩玩,改善一下客户关系,或者是做生意的人搞报纸,这是一种倾向,真正是为办报而办报的人,行业中的人没有几个。现在只有2-3家真正的以报养报,我并不否定企业办报纸不行,有实力能够办好,有能力才能办好,但是有一种是他们认为有实力办好,实际上是没有办好的。
为什么办不好?第一是急功近利,希望打几个广告,撑一撑版面就骗客户。客户和群众都他们的眼光,现在的客户不像以前,有钱就能够骗的,现在是骗不了的,媒体也在锻炼、教育、提升它们。现在客户全都知道,你没报价都已经知道了。这也是好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报纸的运作关系,或者是影响度。
没有办好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提供的资讯不是独一无二的,很多东西多数都是软文,这也是我们做报纸非常被动的,首先这个东西真正做新闻的人不会这么做的,我们看《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什么时候出现企业的名字?我们刊登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某企业产品市场如何好,国际上影响什么样,获得什么样的名誉,这实际上是一种广告,在新闻媒体运作中,是不规范的,是不允许的,但是行业媒体这么运作,首先行业媒体灌养了企业的这些做法,作为行业媒体首先把自己打到了一个没有退路的形势,所以形成了今天的局面。曾经我也想这样做,你给我软文,我就不管,但实际上合作起来之后,有很多被动的东西,这个报纸发了,你们也要发,真正这么长期下去,一个报纸出多少版?真正的几家行业报,打开报纸真正的新闻有多少?企业软文占了70%,这样的报纸能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东西,读者需要看到的东西看不到,北方的两个企业明白的告诉我,我们不可能在所谓的陶瓷报纸做广告,你们只知道唱赞歌,你唱你的就行了,为什么说别人不行。这就是自己变成了自己的掘墓人。佛山好,佛山会代表全国吗?卫浴方面,很多还不及其他地区的,从这个角度讲,有些企业就明白的告诉我们,佛山的行业报纸我们瞧不起,拍马屁。他举了几个例子,如果我的话说得很偏,你可以找到企业的新闻稿看看,我后来一看真的是这样,写别人的企业的时候,说人家差。我觉得这种企业是低水平的,写这篇文章的人也是低水平的。还有华东的陶瓷企业也是这样讲的,陶瓷媒体都集中在佛山,我只能说佛山,我们媒体没有走出去,走出去的也只是关注那几个广告,关注的那几个所谓的品牌,真正有创新、有品牌、有市场影响的都没有关注,这些东西给我们的媒体权威性、公正性在哪里?我们媒体发展到现在的局面,怎么去改变?唯一的改变就是要走出去,要把你的发行做到位,每一个地方的新闻要兼顾到,这样的话就要投入,你有本事办报纸就玩,没本事就不要玩。我们要真正有良心把报纸干好,好好的干,要一步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做好。现在有很多报纸是周报,任何一步都不能踩空,踩空之后伤害的是自己,伤害的是客户。你搞一个优惠都没什么好玩的,玩的是报纸影响,让客户觉得是值得投的,这样他们会投广告。如果就像乞丐一样,这样的话肯定是零,作为朋友,可能会投1到2次,但是第三次你自己也不好意思开口。
李湘平:这个题目我的理解是,为什么陶瓷行业媒体能够形成今天的规模,我估计你指的规模是指行业媒体的数量、从业人员以及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体,涉及到陶瓷行业的媒体目前大概是32家,也有企业不止一次的问我到底多少家,这么多年我也给企业做宣传、策划涉及到组织媒体,我有一次静下心统计有多少家媒体,大概有10来家的大众媒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模或者是局面呢?王力做了一定的总结,我认为有四方面:第一方面是历史文化的关系,因为它需要一个宣传载体和平台,试想水泥、铝型材,或者是涂料,他跟陶瓷本质有非常大的差别,陶瓷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这证明历史和文化是相关的,不管哪一类的媒体,大的还是划到文化类,有一种吻合或者是需求。这是一方面。涉及到这些行业,一个是服装、一个是陶瓷、一个是家居,注定跟媒体结合得更紧密一些。
第二个方面是行业的需要。陶城报1989年3月28号创刊,到现在真正在佛山办的平面媒体有10多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建筑陶瓷的规划形成后,需要对外宣传,特别是产业链的完整性,有陶机和化工,对于陶瓷企业来讲,终端是全国各地的市场或者是相关的机构,这样需要一个载体和平台把他们的企业产品、品牌推广出去,这样给陶瓷专业媒体一个机遇,这种机遇空间在一定的程度上,特别是前十年是相当大的,所以涌现出了到今天做得比较好的一些专业媒体。
第三方面是行业人士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为什么这个行业中有那么多人看报纸?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关注?为什么会关注其他的品牌,其他的产品?这是行业人的需求,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写文章,为什么会在焦点博客上有博客,这里面也是企业的人,这些人大部分以前是从事管,或者是从事文学创作等等方面,所以我们有这样一个群体,也有很多是从企业出来做媒体。
第四方面是行业媒体竞争的结果,他们更有资格谈这个问题,以前我在老家的国有企业做厂报,相当于陶城报的前身一样,我估计我走之后,这份报纸没有办下去。我是2000年才接触陶瓷,那在企业做厂报是1989年。
为什么会产生竞争?我们的媒体不断的培养人,培养人出来以后,也有一个创业,或者是自我发展。
阮庆全:第四方面,应该还加一个方面,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媒体出来,而是被原来的报社逼出来的。我们说行业报这一块,真正是被原来的媒体逼出来的,一家逼一家,这样就这么多了。
李湘平:我认为还是竞争其中的一方面,确实是被逼出来的,但还有一些人士误认为做媒体可以赚钱,因为它有一定参照的标准,比如说陶城报,比如说阮总,刚刚他谈到了一个问题,有的是因为自己有实力和有企业的基础上办报,并不是因为真正的办报而办报,难免会产生认为办报纸可以赚很多钱,前面有一定的参照标杆。一个认为陶城报经营很成功,每一年的效应比较好,然后就会出来个人的人办报纸,大部分的人办报纸大概会以阮总为标杆。
冷先桥:各个办报的目的不一样。
李湘平:是不一样,但是我认为大概可以归结为前面的四个方面。总的来说,我认为陶瓷行业的媒体到目前为止,竞争还是比较良性的,不排除每个人有个人思维和定位,有个人的手段和目的,但是到今天,我觉得这种局面还是很良性的,第一我们行业比较看重专业媒体,第二对行业媒体的从业人员是认可的,是因为企业和行业需要,继续为行业媒体提供生存的空间。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局面和规模是客观存在的。
话题二:2007 哪些事件最令媒体人难忘?
主持人:2007年哪些行业事件最令媒体人难忘?
阮庆全:给我难忘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所谓的陶瓷产业区疯狂的来佛山招商。
许学锋:现在都还有。这是2007年最难忘的,来佛山疯狂的招商。第二个令人难忘是水煤气(同音)在佛山的运用。2007年上半年政府允许,后来炸死人了,不行了,然后又自己搞起来又炸死人了,这是令人难忘的事情。第三个事件是蒙娜丽莎的超薄板,节能减排,这对行业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个事件无论是人民大会堂,后来很多时候谈到节能、降耗、排污都会谈到蒙娜丽莎的超薄板作为标杆范例讲,给我印象最深得就是这三件事。2007年行业媒体也在逐渐的增多。先是从小打小闹,后来摆在台上,面上发展和竞争。
李湘平:还是一个是中国名牌反反复复给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个事情虽然涉及到的企业不多,但是给行业的思维造成摇摆不定的影响还是有的。
冷先桥:有老板说总部经济还是很头痛,本来在华夏搞了展厅,在意美家也搞了专卖店,但是这些人根本不卖砖,没有零售,只是为了发货。
李湘平: 我认为最大问题是陶瓷转移搬迁的问题。这是非常大的事情。因为它涉及到20万人跟自己都息息相关的。至于是否会给陶瓷媒体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因为目前陶瓷行业发展是主流,肯定会做一些调整。有的在外面设立了办事机构,派出了一些人员,这些大家都在做,我们自己也在做,陶瓷媒体的机遇还是有的,行业扩展给我们提供的平台更打了,也许我们会有一个新的春天出现。
黄宾: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企业招聘广告非常多。而且都是大面积的做,原来陶城报的招聘广告很小,但是现在很大,都是半版的做。企业在发展,企业搬迁出去之后,现在并不是需要很多人,现在很多企业没有正式投产,没有建起来,可能是很多人走了。为什么会招这么多人?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思考一下的。
李湘平:劳动用工趋于紧张。
话题三:2008年随着陶瓷产业的转移和外迁,将给陶瓷媒体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主持人:2008年随着陶瓷行业的转移和外迁,将给陶瓷媒体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王力:关于产业转移和外迁,给陶瓷媒体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这对我们媒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媒体跟着走出去的企业,也要往外走,一定要跳出佛山,才有新的空间。现在的媒体来看,佛山这么多的媒体,实际上都是同质化的经营,媒体拿在一起看,一般都是企业的软文,某种程度上,媒体在浪费国家的资源。所有的媒体都是这样,我看了《陶城报》,为什么还要看《陶瓷信息》?现在同质化非常严重,做企业同质化会导致恶性的竞争,最终把企业逼到利润为零或者亏损,同质化的媒体也会把媒体逼到这样的竞争去,媒体怎么样做出自己的个性,怎样根据市场的定位来做?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就现在的一些报纸来看,包括阮总的报纸来看,为什么经常批判不健康的东西,他把行业中不健康的讲出来了,这就形成了它的风格,这就是阮氏风格。我们《陶瓷信息》接下来也会做一些东西,在为客户做好服务的过程中,肯定要有一些自己的东西,但是拿到这份报纸,出了企业的新闻通稿之后,有《陶瓷信息》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风格,人家一看就知道是《陶瓷信息》。这是很珍贵的,这种挑战和机遇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2007年的时候媒体增加了很多,恶性竞争的状况进一步加剧,2007年陶瓷产业要升级,其实媒体也面临着优化升级。 冷先桥:挑战和机遇,大家都讲过了,第一运营的成本增长,陶瓷外迁之后,给我们带来发行量的增长,直接涉及到成本的问题,或者是派工作人员驻点,这都会带来费用,广告量增长的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下,这个地方几年不做广告时,做报纸不能这么,陶瓷企业外迁之后,对于媒体来讲是一个促进,你必须把报纸办好,搞什么新闻之类的东西,以前都是流水帐,吹水的文章,你应该站在新闻的角度,更好的产业的布局,引领行业的发展,这才是作为办报的责任和义务。
黄宾:说到外迁和转移,媒体的运营成本高了很多,但是媒体踏踏实实做事,机遇还是很高,《陶城报》走了出来,站在整个行业中,佛山的陶瓷媒体站在全国的市场去,把公信度提高了,这件事情做好也不是容易的事情,现在媒体也有浮躁的情绪,做得不深。如果我们把全国各地的各个产区外迁的深度报道出来,提高媒体的知名度,站在全国的范围内,公信度提高了,对媒体也是一个机遇。转移外迁的企业,媒体讲得唱赞歌比较多,高安30平方公里面积,陶瓷企业全都过去了,有的2008年要投产了,政府肯定是支持力度很大,因为是招商引资,在建设上都会建设得很好,这么多企业一起过去,水、电和气,或者是其它的燃料是否能供应上,这些大家都没有说,媒体要站在比较中间的立场客观的报道,这样对媒体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许学锋:我觉得2008年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最大的发展机遇,问题是你怎么做,你是否有实力做。很多客户曾经跟我们讲,佛山十几家媒体,没有一家真正到了终端,你们没有开发这一块,如果你们真正把你们的报纸和工作做到终端,我们肯定登很多广告,你们肯定也大有作为。我们也知道,但是难度非常大。有一年我去山东看,济南一个市场走了一圈,每一家陶瓷商店给他一份陶城报,肯定要给1万份,全国60多个城市,只发比较大的位置给他,我看陶城报的印数也要几千万份,这不是一般人做到的,你要有很大的财力和实力才可以运作。所以有人说的时候,我说没有几百万不要动,发行很难搞,没有足够的资金很难打开。我们不说邮寄,邮寄到海外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寄到外面很贵,寄到海外更贵,报纸邮寄开销都是很大的负担,如果你运输出去,几万份不行,你必须把发行量很大,才能走到终端。这样的话我看连《陶城报》都不一定有这么大的实力,必须找一个很大的财团,如果真正办这样的报纸,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但是短期内媒体虽然数量很多,但是真正做到这样的,我看还没有一家。
话题四:2008年整个陶瓷行业的走势如何?
许学锋:2008年陶瓷转移外迁,2007年已经是很大的高潮,2008年还会继续,现在来佛山招商的人很多,距离高安50公里的江西宜丰也过来招商,而且下了很大的决心要搞几个企业过去,转移外迁是一个很大的趋势,佛山陶瓷生产环境空心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总部经济同时也有一定的机遇,生产环节的空心化带来的效应越来越明显,就佛山陶瓷的产区人气越来越淡,很多外来工,生产车间都搬出去,佛山陶瓷人流量越来越少,相关的第三产业越来越不景气,现在已经很明显了。
但是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总部经济也引进了很多新企业总部进来,最近我去了两家企业,原来在佛山没有设点,现在他们在佛山要设一个总部,而且对佛山总部的期望还是很高。比如说法比亚,是潮州的企业,现在它把生产的环节迁一部分到佛山,现在也准备做品牌化的事情,实际上它的产值已经达到了1.2到1.5亿,在卫浴行业也是很大的规模,但是他很低调,现在佛山搞总部经济之后,他也觉得在佛山搞总部,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在法比亚旁边是一个国际背景的财团,其中一个股东是佛山的,我去了解了一下,生产基地很多,不仅在佛山、潮州都有,他打算运作一个很高档的品牌。现在推出来的品牌是世纪蓝牌(同音)是中高档的品牌,还有一个是格玛(同音),是一线的定位,准备跟TOTO做成同一个档次,我觉得佛山的总部经济把这一块引进了,这些比较有潜力、有空间、有理想、有规划的企业都到佛山开始搞总部经济,所以我对中国陶瓷城二期工程、瓷海国际都比较看好,可能2008年会有较大的作为。
2008年的走势,行业人士基本都认为2008年会延续2006、2007年好的势头,应该会达到更高的高潮,对于2008年来讲,对于媒体行业是美好的年景,无论是做新闻还是广告的,是上一年有更多的作为,更大的成绩。
黄宾:对于2008年的陶瓷行业,拿股市作比方的话,有看涨、看空、看平,我认为2008年的陶瓷行业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第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银根紧缩、房地产的政策,房地产2008年房价不会涨得很高,陶瓷跟房地产结合得比较紧密,虽然2008年有奥运会,但是奥运会8月份开完了,基建工程上半年都已结束,如果房地产发展不是很好,这一块可能会受影响。为什么有好的方面,国家的新农村建设需求量比较大,这一块也可以补充城市方面。这是我的看法。
阮庆全:我谈一下08年陶瓷行业的发展走势。我认为08年是一个好的势头,第一奥运工程已经完了,这对中高档品牌是一个打击,中高档品牌怎么样突围,必须要从产品档次上进行提升,可能会有更好的局面。不一定有2007年好。2008年奥运结束了,工程已完工,但是广州2010年的亚运会,上海也有世博会,这也是机遇,但是这个机遇是针对高档品牌,而佛山外迁的品牌是属于中、低端品牌,他们的优势在哪里?第一个是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如果走这个市场是有很大的机遇,对于城市这一块,也面临着一个好的机遇市场。国家规定,每一个城市都要建经济适用房,这针对中低端品牌是很好的机遇。中档偏上要走亚运工程、上海世博园、要走一、二级城市。低端偏下的品牌只能走农村和经济适用房,发展是分两级,各有各的优势。2008年的走势佛山要关闭一些企业,还有一些迁移到外面的厂,现在还没有建厂,还形不成规模竞争,原有的佛山、山东、四川、福建各自发挥各自的地方品牌运作优势,可以在这时候上一个台阶,中低档偏下可以浮出来,借势2008年的奥运会,还有政府的政策,就是新农村的机遇延续,2008年最好的对品牌来讲是品牌突围很好年份,借助一些赛事,可以把品牌突围出来,这对陶瓷来讲是机遇。
它的走势分为两级,运作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08年下半年的时候,竞争相当强劲。比如说景德镇、高安、江西郡城(同音)有几家,还有九江大规模的投产,08年下半年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是相当惨烈。这是全国陶瓷行业的走势,而佛山陶瓷的走势,该关的关,该扶优的扶优,他们要怎么样把自己能够重新定位到行业中最有代表性的东西,要靠产品,靠价格。现在无论怎么做怎么走?第一是产品质量,第二是产品价格,80%是围绕价格做戏。2008年我认为应该以价格来平衡市场。
许学锋:很多老板很敏感不愿意提价格,这是我们行业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李湘平:2008年机遇大于挑战。但是这里面有一个误解,误解在于08年的奥运,奥运在任何一个主办国都带来了一定的商机,这是肯定的,但是并不在于奥运的本身特别明显,就是1964年的日本奥运会,这是最明显的例子。但是很多人片面的看待奥运商机,奥运商机更大程度是奥运之后对国家经济的提升带来的商机,并不是奥运直接的商机。奥运直接的商机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小的,比如说陶瓷企业,进入奥运场馆的非常少,只有鹰牌、东鹏、新中源等等,这应该是在奥运之后经济发来带来的商机,并不是场馆建设。
主持人:更多的是间接的影响?
李湘平:对。陶瓷行业人有一股精神,我们是从中途、从其他行业、或者是外地切入到陶瓷行业领域来,可能我个人也觉得这行业中有一股精神,第一是务实,第二是不停的停步,以前也出现过这种言论,有人甚至在2003年时提出陶瓷行业是否是夕阳产业这样的观点,我们在公开和讨论的场合中都争论过,实际上陶瓷行业都一步一步走过来了,尽管是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说油价、物价、各方面的涨价,都被行业企业自我消化掉了,而且在不断的进步,每一年岁末时,我们总在反思自己,今年算走过来了,好惨,还好,明年可能没有这么乐观了,但是每一年都创造出了新的成绩,而且都超出了前一年。这是一种精神在支撑大家,让大家在精神的鼓舞下不停的发展和创造,所以我认为2008年也是一样,尽管环保、政策、油价、甚至是国外出口市场等等有一些压力,但是我相信08年我们会肯定会走好。
许学锋:说一点题外话,博德公司的陈照田最近写了一篇言论,他的关念和一般人不同,一般人认为2008年利空消息,一个是节能减排的力度对行业的伤害,2008年奥运会开完之后不会用这么多的瓷砖,另外一个是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卖出的房子越来越少,认为这几个都是利空的消息,但是他的看法是反而是利好的消息,他分析得也很有道理,因为是他的观点,我在这里不方便说,可能在这一期的《陶城报》会发表出来,我认为他的一些思想非常有趣。
阮庆全:2008年的陶瓷产业的转移和外迁,搬出去又怎么样?现在山西和辽宁,很多都建到一半都不建了。佛山在搞环保,那边在招商,他们在举棋不定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会有很悲惨的结局。
许学锋:他们没钱迁出去。
冷先桥:可能2008年以后,会有更多的贴牌企业。
黄宾:我认为08年贴牌的企业也很难做。
话题五: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给陶瓷行业和陶瓷媒体带来哪些影响?
主持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会对陶瓷行业与媒体产生哪些影响?
阮庆全:其他我认为劳动法对我们没影响,我们本来都是这样做的,有什么可怕的。对媒体来讲没有影响,但是对陶瓷行业来讲是相当大的问题,因为很多没有签劳动合同,很多没有买保险。还有加班费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新劳动法的加班费,而且翻倍了,而且相当厉害,是按时间的多和少翻倍的,这时候劳动成本肯定会增加。对于智能化的设备运用会推动行业的发展,但是智能化还是要用人,陶瓷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密集型的行业就需要人,你要这么多人,就必须管好这些人,就要为这些人付出很多成本和代价,必须要管好这帮人,要有职责和任务,如果成本大了,搞不下去就不要玩了。讲是这么讲,哪个不想多赚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就是新的劳动法,你贯穿了没人找你麻烦,不贯穿就会受到成本上的制约,对你的发展肯定有影响,动不动就闹事,动不动给你制造麻烦,动不动我不干了,你要赔钱给我,但是新劳动法也讲到了,并不是简单的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对双方都有约束。
广东省正在编写与新《新劳动合同法》相配合的新细则,这对陶瓷行业有一些参照和借鉴。对媒体没有影响,该付出劳动的就要付出劳动,不可能是新劳动法出来之后就白拿钱。
许学锋:我觉得新的劳动法对陶瓷行业产生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有两种情况。我现在已经看得很明显,一种情况新劳动法对一部分企业有很大的打击和影响,另一方面对一部分的企业基本没有影响。基础比较好、比较规范的企业,好比是佛陶概念的企业,他们以前都是这样做的,影响不大,只有一部分的民营企业,比如说佛山一个民营企业老板对我说,新劳动法对我一点影响都没有,因为我就是按照劳动法做的,我春节给员工放假一个月,带薪假是15天,这对我们一点影响都没有。但是对于不规范的企业影响就很大。
李湘平:这对媒体没有影响,媒体基本都是企业,运作比较规范,比较人性化。对陶瓷企业应该是一分为二,对规范和优质的企业,以前国家法律法规执行的比较到位的企业影响不大,只不过是检查和审视调整而已,对不规范的就有相当大的影响,必须要学习国家的法规,必须要遵循新的劳动法,对原有的厂规进行调整。在经济效益上,他们至少要被迫放弃掉以前建立在人员低成本基础上的运作方式,所以对他们这一类的企业会有相对的影响。
黄宾:我觉得新的劳动法对整个行业来讲是好的,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的劳动法对于好的企业,一直是按照比较正规来运作,相对靠加班加点,没有按照劳动法做的话,好的企业正规做要有比较高的成本,大家按新劳动法规则运作,大家都可以在同样一个规则制约下,同样的平台竞争,这样对整个行业发展会更好。
主持人:竞争环境更公平一些。
冷先桥:我认为劳动法的实施对行业是促进作用,虽然对企业的用工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企业本来就应该赚钱之后回馈社会。行业规范起来,才会迫使企业做高附加值的产品,做品牌,建立自己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企业的老板向企业家的角色进行转换,以前他就是老板,现在很多国家法律制约着他,他就不自觉的转向企业家的角色。
主持人:原来的一些中国陶瓷产品出口,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低成本,国际形象不太好,也会导致一些国家以这个为借口对中国产品提出反倾销。
李湘平:对。
许学锋:这牵涉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劳动力,一个是资源。
黄宾:所以有企业现在开始实行国际标准,通过这个检验非常严格,负责审核的人会到员工宿舍看,饭堂也要看。
李湘平:这也是压价。整个行业的人要正面认识新《劳动合同法》,这是从走向规范的过程。并不是因为它的不规范而设立的新劳动合同法,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需求。
主持人:我们现在国内陶瓷行业总体的量都做得很大。
阮庆全:就是因为量大才便宜。
李湘平:07年估计有60个亿。
许学锋:06年都有50多个亿。07年估计超过了60个亿。
阮庆全:做技术、品牌、市场。
许学锋:做品牌、做规范、做总部。
李湘平:前天我听了鹰牌控股总裁张孟友的报告,我有种感觉,陶瓷企业在社会上立脚,可能首先要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许学锋:就是黄健平说的软实力。
李湘平:如果太单一就经不起风浪。
话题六:陶瓷行业与陶瓷媒体的明天在哪里?
主持人: 陶瓷行业与陶瓷媒体的明天在哪里?
王力:客观的评价现阶段的行业媒体,陶瓷媒体对陶瓷行业做出的贡献还是不可磨灭的,佛山品牌之所以这么多,跟佛山的媒体是息息相关的,正是因为这么多媒体促进了佛山陶瓷行业的发展,这是媒体跟陶瓷企业的依赖关系,而现在佛山陶瓷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恶性竞争、浮躁在媒体圈子中,这些行业的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在媒体当中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媒体要宣传和引导这个行业,肩负着引导这个行业的舆论导向的责任,我觉得媒体一方面要加强自律,另一方面媒体也要提升自己的品位,真正把媒体市场办成引导这个行业发展,能够给企业实实在在帮助,为企业提供一种服务,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东西,包括新的思想或者是新模式也罢,让每一位读者都有启发和收获,如果我们的媒体仅仅靠发软文和恶性的竞争,甚至是媒体竞争到企业中去搞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方面会遍及媒体对行业的影响,也让企业看低的行业媒体。陶瓷行业的媒体明天在哪里?第一个是自身的要求要高,心中要装着这个行业,热爱这个行业。媒体要站在更高的高度走出去,放眼全国的市场。以佛山为中心走出去才能找到新的市场。
许学锋:现在陶瓷媒体也要搞总部经济,总部在佛山。
王力:对。高安是一个重中之重。现在记者走出去是必然的,但是很多媒体如果走出去是被动的,现在很多媒体走出去,基本都是企业投资。最大的一块的报纸发行,或者需要采访各个地方的建材市场,我们行业媒体都没有逐步的走出去,但是有一些媒体尝试着走出去,但是不是特别好。哪家媒体在这方面形成突破,阮总是否有做这方面?我们这方面一直做,但是没有很大的突破,我们一直在坚持,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在北京的建材市场,成都建材市场,我们坚持发了4年,但是很多人到市场没有看你们的报纸,这么多的报纸发过去,也没有明显的效果。
其实运输成本都不高,派发的时候无法检查,我们电话抽查,工作量很大,但是发行的效果不好你无法改进这样的状况,目前的状况,你不可能在这样做下去。
阮庆全: 陶瓷明天在哪里?是在每一个人的手里,你给行业带来效果,制造影响,你就有明天。如果你为了赚钱,那就没有明天了,陶瓷媒体怎么运作,有的还是做得很好,比如说新闻板块、信息量的跟进,方方面面策划,每一期都有主题的策划,大家都在努力,是否能坚持下去,是否能不断的创新,在为行业而想,就像王总说了,我们心里要装着这个行业,不装这个行业是想不出来的,我们当时办报纸,开始很困难,广告客户不认可你,我们要让客户信任。在陶瓷行业奋斗10年,我们见过很多人,他们想得到什么我们都了解,如果连最起码陶瓷行业的根本东西都不知道,那也写不出到位的文章,人家就会说你是外行。我觉得媒体要改变自己,要跟行业站在一起,走在一起,你只有摸爬滚打在这个行业中,你才有见解和发言权,这样的话至少企业会觉得你写的东西跟企业一样,我的报纸整整10年,10年有很多辛酸,有很多朋友的支持,起码我有10个这样的朋友,就是因为看了文章之后,因为认可了报纸就认可人,陶瓷行业很奇怪,他认可了文章,才认可了人和报纸,这种情况下就会自动找你去,我出去会经常听到朋友们对我说,别人跟他们提起我的名字,这就是这些人对陶瓷行业本身的影响。在行业当中,你把关键性的东西做出来之后,很多人就会认可你这份报纸,现在最担心的是,我们的报纸留于表面工作,我们报纸有些是针对短期的情况来报到,真正的文章是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跟以往问题有什么不一样,或者是预感不到下面是如何走?这样的人很少。现在很多文章没什么观点,但是有几个人写得很到位,他具有前瞻性,有一些是总结性的,这一种是对报纸发展比较有影响。现在其他的报纸都在搞,他们报纸也想搞言论,言论要写得好,写得好给报纸带来很大的帮助,如果写得不好也没什么用。
我觉得媒体真正要做好不是简单的事情,不像是阶段性的东西,今天做完了可以休息,明天做完了也可以休息,如果怀着这种心态的人办陶瓷行业报纸,我提醒他早点收档,少害几年人。
主持人:谢谢阮总。由于时间的问题,今天的对话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光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