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多年产业积累为产业扩张积蓄了足够的爆发力,另一方面土地的价值、环境的要求、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情况与10年、20年前大不相同,环境迫使佛陶另辟蹊径求发展,谋求一次大规模的产业布局重整,因此佛山陶瓷生产基地向生产成本低、市场空间大的区域转移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转移不会带来产业空心化
对产业大转移加速,是否会令佛山陶瓷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记者采访的多位陶瓷企业高层对此表现得非常乐观。他们认为,“近几年来佛山陶瓷数百亿的资本扩张,绝不是简单的产业空心化,而是正在悄悄改变着全国陶瓷产业格局。”当国内很多陶瓷产区还在以产量、企业数量来衡量陶瓷产区的竞争力时,佛山陶瓷产业渗透到全国各大产区的资本力量已经悄悄改变了这种格局——数十家实力企业大肆扩张、数百亿资本的战略扩张,一个以资本为纽带的佛山陶瓷产业版图正在全国逐渐形成。
据了解,就在佛山陶瓷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外迁之时,佛山的陶瓷产业的总部经济却蓬勃发展,中国首个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落户佛山,以佛山为中心,以全国产区为纽带、面向全球的佛山陶瓷产业新平台正加速形成。
全国建陶产业形成新格局
佛山陶瓷转移全面开花,带来的结果是,全国新崛起了多个陶瓷产区(见上图),其中主要包括:
佛山及周边地区——主要组成为佛山及周边的清远、河源、肇庆等广东产区,年产量约24亿平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50%。
山东地区——主要包括淄博、临沂等主要产区,产量约11亿平方米左右,是目前除广东外,中国最大的建筑陶瓷产区(2006年有媒体报道其总产量甚至已经超过广东)。
福建地区——有企业近300家,生产线500多条,产量约5亿平方米,其中晋江4亿平方米(《泉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泉州市的数据为4.16亿平方米),闽清1亿平方米,福建外墙砖产量据称占全国产量70%。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为主的华东组团,建筑陶瓷以台资为主,产量约1亿平方米,表现布局分散、总量不大、质优价高、风格内敛,与广东地区有较大不同。
四川夹江地区——有近100家企业,238条生产线,产量5亿平方米。2006年年底,天然气供应紧张,水煤气项目启动,近10家大厂全部新建水煤气。
河北高邑——有企业65家,生产线74条,年产量约为1亿平方米,但在人才、资金、能源及技术升级方面仍有较大压力。
江西地区——以高安、景德镇、丰城为主体,目前产量尚不足1亿平方米,但到今年年底,高安将形成近200条线的生产规模,加上丰城、景德镇目前正在筹建的6大建陶企业,这将是一个新兴的建陶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包括沈阳法库,企业108家,已投产生产线80多条,在建的生产线100多条,年产量1亿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