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越窑青釉盖罐
这尊五代越窑青釉盖罐,长圆形,浅圈足,壶内外满施青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壶流根部积釉处产生窑变现象。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
隋、唐、五代时期,瓷器生产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特色,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烧造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质地细腻,制瓷原料处理精细,胎质呈浅灰色或灰色,器物成型操作十分严格,胎壁薄,器型规整,器表光滑,口沿细薄,转折处分界明显,给人以轻巧之感。器物均施满釉,釉薄而匀,釉色以青黄为主,滋润有光泽,呈半透明状,胎釉结合紧密,未见剥釉,明显与唐代越窑不同。五代初期越窑瓷器仍以光素无纹饰的器物为主,以后采用刻划和堆贴等方法,设计着力于造型上的秀美。壶、瓶、罐、盂的腹部多为五六瓣或八瓣瓜果形,这是五代越器的主要特征。
清同治百子图将军罐
百子图,也称百字迎福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定含义。由于百子图含有大或无穷之意,因此把祝福、恭贺的良好愿望发挥到了一种极致状态。在中国古代,上到皇帝士大夫,下到普通文人平民,都愿意在喜庆日子里用上它。
将军罐的器型出现于明末。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时期。将军罐的造型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由于将军罐造型受人喜爱,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如戏曲人物、神话故事等。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复,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将这些题材全面展示出来,故深受广大百姓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