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腴的肢体、艳丽的图案、机灵活泼的神情、憨态可掬的形态,一群名为“国娃”的陶艺雕塑娃娃成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的官方礼品,用于赠送国际来宾,“国娃”们将流淌着中国血脉跑遍全世界,而赋予他们生命的是一位深圳艺术家——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关玉良。日前,本报记者连线采访了正在北京忙于“关玉良奥运艺术作品巡回展”的这位“国娃”爸爸,他表示,这组娃娃是最传统的也是最当代的,是大俗的更是大雅的,他们将经由北京奥运这个平台把中华民族文化向全世界张扬开去。
借奥运平台提升中华民族艺术的世界影响力
关玉良告诉记者,当北京成功申办奥运的消息传来时,他感到十分激动,奥运主办权花落中国乃百年一遇,他感到中国的艺术家在这个平台上该有所担当。2005年,他提出了自己的奥运艺术创作构思,以体育为题材,运用各种艺术门类和材料如壁画、水墨、重彩、雕塑等制作几百件艺术作品,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展出。在他看来,奥运会不仅是一次中华民族释放自己热情的机会,也是东方文化馈赠世界的一次机会,驾驭好这样的机会,将会提升中华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领域的影响力。他的想法得到了深圳有关领导的支持,后来他成为了北京奥组委唯一指定进行奥运艺术巡展的艺术家,他的“国色气韵盛世和爱——关玉良奥运艺术作品巡回展”于去年9月启动,将跟随奥运火炬前往各地展览,“这个展览可以说是圆了我个人的艺术梦,也是深圳的骄傲,能够有这样难得的机会承载了这么一个活动。”据悉,这个展览目前在北京展出,今年4月3日将回到深圳进行展出。
“关玉良奥运艺术作品巡回展”有300多件展品,包括与体育、奥运有关的陶艺、中国水墨画和油画等作品,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便是这批陶塑“国娃”,他们已被北京奥组委定为赠送外宾的官方礼品,受到了各方广泛关注。这群色彩艳丽、憨态可掬的陶塑娃娃或坐或站,姿态各异,脸孔却是抽象的,没有鼻子耳朵眼睛,只有嘴巴传神地表达着情绪,有的在怒吼,有的在大笑,有的狡黠,有的质朴。共同的特点是光头、胖乎乎和身上充满民族风情的艳丽花朵图案,透出一种原始、野性、雄健、蓬勃的生命力。“我特别怀念我童年时那种阳光灿烂、内心纯净的生活,特别希望我们这个民族、这个世界上的孩子都是这样健健康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去生活,没有那么大的外来的压力,包括文化压力、物质压力、精神压力。我对奥运会的本质解读是,奥运会的宗旨并不是拿多少块金牌,我认为还是要求人类的生命力,强化这种生命的力量、健康。”
这些可爱的奥运“国娃”都是关玉良的心血之作。
用最传统最民族的方式诠释最当代的内涵
关玉良表示,他一直都关注人的生命和人性的东西,此前他已经画了十几二十年的国画娃娃,画的也是憨态可掬、非常好看的一帮男孩、女孩。“这些娃娃是我的强项,我很喜欢这个题材,他们是人类的未来,生命力的象征。”当他进入陶塑“国娃”创作时,和以前绘画作品中的孩子有了变化,不再有清晰的五官和各异的发型,“国娃”都成了光脑袋,五官也只保留了嘴、小牙,“从当代艺术的角度来分析,我的创作理念是给人第一感官就是一个动式,第二感官就是这些具体的动式里面含着一种力量感,还有图案,我不想让人看见他有鼻子有耳朵,都削减掉之后,人们看到的是整体,这些生命体特别有生命力,浑身是劲。”
人物简介:关玉良,满族,出生于1957年,黑龙江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结业,1995年破格晋升为国家一级画家。现任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在确定了“国娃”的概念后,关玉良决定将陶瓷作为这件作品的制作材质,因为中国是陶瓷古国,陶瓷象征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在“国娃”的体表图案上,关玉良也找到了最民族的东西,即牡丹、龙凤等色泽鲜艳的图案,“因为这是一种最传统的符号,我想用最传统、最本原、最民族的方式来诠释最当代的内涵。我把‘国娃’带上一种符号,是当代艺术的一种符号,也是民族艺术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很夸张的,浑身是牡丹花,给人强有力的整体的一个冲击力。”关玉良说,“国娃”看上去是最民间的、最民俗的,但是没有大俗也没有大雅,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一定是最当代的艺术,因此这组娃娃是最传统的,也是最当代的。于是,人们在这组系列陶艺雕塑中可以感觉到东方审美与东方智慧被关玉良以中西合璧的神来之笔所激活,将陶艺文化与民间艺术结合得天衣无缝。
关玉良就这样带着深深的民族情结,“让外国人一看,我们不是借鉴美国人的文化,不是借鉴欧洲的文化,而是从我们五千年的文化里自生自长的,这正是我想做的事儿。”
够纯粹才是艺术品,“国娃”不做带标签的工艺品
作为奥运艺术品,关玉良为什么没有选择速度与力量这些对抗性的现代体育视觉符号来塑造“国娃”的形态呢?“开始的确有有关人士向我提出,能不能做跟体育项目有关系的,比如说几十种动作,跳高、跳远什么的,后来我想,艺术一定要让它有独立性,它才能存在,它才是艺术,它如果纯粹性不够,带有标签式的,那就不是艺术品,而是工艺品了,那今天‘国娃’就不是这么憨态可掬、自由自在、机灵活泼的一个娃娃了,所以后来我基本都回避掉了。我找到一个大的方向,大的文化背景,大的文化内涵,大的文化精神。我传播的并不是运动员的跑步,或者是比赛、竞技,我传播的是中国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至于“国娃”名字的由来,关玉良透露,最初很多朋友也帮着起了神娃、武娃、奥娃、东方娃、牡丹娃等数十上百个名字,但是他最后觉得最恰如其分的,能代表这次盛会的就是“国娃”两个字,“他们就是我们国家的孩子,这个名字最直接也最亲切。”虽然“国娃”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把它和“福娃”联想起来,但关玉良表示,他在创作“国娃”时,真的把“福娃”忘得一干二净,“一个艺术家在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他一定是排他性的,要非常专注地做自己的作品,脑子里没有其他的,因为我想我做的娃娃,我就是他的导演,我的思想感情注入他的体内之后,他的每个动作出来,基本都是我想像当中要的那种感觉。”关玉良说,“国娃”是个案的东西,是他个人对奥运精神的解读,是他一个人的作品。
巡展年底将走出国门宣扬中国的奥运艺术
关玉良告诉记者,这些“国娃”的设计稿都是他在深圳大学的艺术工作室创作的,陶艺制作则是在潮州。一开始他几乎走遍了全国的陶瓷制作单位,但有的材质不行,烧不出来,有的是工人的技术跟不上他的大脑,最后他在潮州选了一家工厂,“因为它配备有相应的各种条件。”关玉良说,制作陶艺“国娃”时他十分的辛苦,每天都跟工人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早晨八点钟进工厂,晚上十点钟回到宾馆。
关玉良表示,创作陶艺“国娃”,光有理念不够,还得考虑制作过程的技术性,“它的中心点在中间,有时在中间一烧就歪了倒了。一个技术问题,一个火的问题,这几点都想好了之后,我会一步一步地勾草图,这些造型出来实质是画了几乎上千张草图,很多很多。翻模具的时候,做泥坯的时候,微微有一个薄厚不均,比如说头太重了,脚太薄了,头太厚了,一烧上面就裂了,它的温度跟泥稿,跟制作技术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成功率非常低,只有40%左右。”因为“国娃”的泥稿都必须由关玉良本人亲手制作,他的手经常做到红肿甚至暴皮。如今,关玉良制作了23款、29套“国娃”陶艺作品,并从中挑选了5种姿态的“国娃”做成了100多件礼品,准备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赠送给国际来宾,这些“国娃”都高约50厘米。
今年8月,“关玉良奥运艺术作品巡回展”将回到北京“鸟巢”,关玉良还将计划于今年底把这个展览带到境外展出,让全世界人民分享中国的奥运艺术。当巡回展全部结束后,他将把部分作品拿出来拍卖,拍卖所得将主要用于慈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