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区分类调整提升陶瓷产业
本报讯 记者宾水林 特约记者黄杰华报道:扶持7家陶企做优做强,对33家陶企调整提升,年底前关闭5家陶企,三水区计划用3年时间降低陶瓷产业能耗和污染总量。继关闭立窑水泥厂后,三水区吹响新一轮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号角。
近日,三水区出台了《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推进陶瓷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积极发展陶瓷服务业和总部经济。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拟用3年时间,促进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区将目前的45家陶瓷企业分为三类发展:做优做强、改造提升、搬迁关闭。鼓励、支持博德精工、科勒、欧神诺等7家有知名品牌、有技术创新优势、节能环保的企业壮大发展,做优做强,申报中国名牌并上市。对列入第二类的33家企业强制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完成能源审计和节能减排改造。经限期整改后仍无法达到节能、环保等有关要求的,转为第三类,于今年年底前实行搬迁关闭。
其中,5家陶企和一陶企车间已确定需在年底前搬迁关闭,分别是:佳景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伟祺玻璃建材有限公司、新中源一车间、蜻蜓陶瓷有限公司、罗马利奥陶瓷有限公司和诚达马赛克厂。前三者须在上半年前实施异地搬迁或依法关闭。
据介绍,三水区陶瓷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十五”期间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三水区最大的产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20%。近年,三水区不断对陶瓷产业优化升级。但是,当前陶瓷产业结构总体上存在企业规模小或大而不强、粗放增长问题,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区排放量的50%。副区长张卫红称:“陶瓷行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2成,但其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与这一比例不相称,加快陶瓷行业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
区经贸局副局长彭伟文表示,对陶瓷产业进行调整提升,将减少三水污染排放和能耗总量,提高三水陶瓷产业竞争力,实现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为三水产业结构向生态化、高科技化方向发展腾出空间。他说:“污染少了,产业结构更合理了,为引进优质项目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搬迁关闭企业的原有土地、厂房等进行二次招商,引进环保优质项目,或发展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