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未年初,一场冰冻雪雨的灾害性天气袭击了我国中南十多个省、市,波及21个省、市、区,结果是灾难性的,共造成107人死亡、8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111亿元人民币。灾害来临,关键是如何面对;灾难过后,主要是如何吸取教训。对此次雪灾,不少专家学者在中外媒体上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认为造成灾害性天气的原因在于环境污染,一谈到环境污染就扯到了陶业,言之凿凿地论证陶企是造成此次灾害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笔者认为,此论谬矣。
据记载,此次的冰冻雨雪天气在我国属五十年一遇。也就是说,此种天气在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我国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五十年前、五百年前、一千年前等都出现过,而千年前中国的工业又如何呢?那时的建陶业可谓八字还没一撇,陶业对环境的污染就更无从谈起。既如此,造成此次灾害性天气的原因,与陶业何干?
也许五十年前的中国出现过比这次更严重的冰冻雨雪天气,只是那时的人们在出行、生活等方面,对交通工具、能源电力等的依赖性没有现在这么强,传媒也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一地有事,举国皆知、全球知晓。发达的传媒同样也为少数只知坐而论道的所谓专家学者,提供了发表不负责任言论的便利。前年,在重庆出现了干旱少雨天气,旱情较为严重,某些专家学者便指称这与三峡工程有关,三峡工程的建立是造成重庆干旱的主因。事实上,历史上的重庆出现过多次干旱天气,一年后的事实也证明重庆的干旱与三峡大坝无关。
而这次把板子打向陶业,也是毫无道理。某些不负责任而又联想丰富的专家学者可以借助媒体逞口舌之利、图一时之快,还可获利扬名,但却害苦了不少陶企。据悉,佛山某些陶企被迫加快搬迁进程就与此有关。冰冻雨雪是“天灾”,是不可抗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那是没有办法的事,灾害发生后,如何抗灾,如何看待灾害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是首要的。
这次灾害,真正该挨板子的不是陶业,而是气象部门和铁道部门。这一次,气象部门对天气的预报不是准确度的问题,而是相反,南辕北辙。春节前,气象部门先报今年是暖冬,但最后却发生了雨雪天气。而铁道部门应对雪灾的能力也严重不足,当位于湖南的衡阳和郴州已经完全停电,不知何时可以修复电路,可以肯定接下来的几天开不了车时,铁路部门却还在卖票。对于因断电只能远赴新疆去找内燃机和花时间找已失业的技师来操作及找不到可用的5号柴油等信息,铁道部都没有公布。而事实上有的旅客到火车站上不了车,也就会回去,可铁道部一声恢复了运力,害得旅客们又涌到广州火车站,使火车站滞留的旅客一度达到80万。
同时,此次“天灾”还暴露了一个更为令人担忧的问题,那就是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严重不足。一旦遭遇“人祸”(战争),则后果不堪设想。现代战争对电力等的依赖性是有目共睹的,较为典型的是十年前的科索沃战争,当南联盟的电网被炸毁后,就只能被动挨打了,米诺舍维奇只好下令还保持90%完整度的军队从科索沃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