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农民工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提出:“陶瓷企业招技术工难,希望政府能拿出一些钱来搞技术培训。”由此话题,联想起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由于企业面临着,原料不断涨价,同质化产品又在不断在降价的压力,企业不得不费尽一切心机,以降低成本,其中包括了员工的工资,工作时间,福利和培训等等,其实员工被当成了成本,因此低廉的工资(800~1000元的月工资),漫长的工作时间(一星期休息一天,甚至有一个月休一天的),不为大多数员工购买社保,当然更谈不上技能培训,这些都成了理所当然的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
认识上的误区,使企业步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这些“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道理很简单,员工不力,企业如何发力!
其实,员工不是成本,而是资源,世界管理之父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就指出了这个观点。日本的崛起就得益于这个概念,由于员工积极性的开发,令全面质量管理高度成功,使日本制造的产品得以飞跃,享誉海内外。此外,福特汽车公司当年在“利润分享计划中”,将当时普遍为1~2美元的平均日工资,提高到5美元,而且将工作时间缩短为八个小时,其结果是当年劳动生产率翻了一番,福特本人在以后的总结中写道,八小时工作制和5美元的日工资,是我们降低成本“最出色的措施”。
这些成功案例,给我们陶企老板上了生动的一课,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它蕴含着极大的潜力,一旦将其潜力开发出来,不仅能极大地降低成本,摆脱目前的困境,而且将会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