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策
饥饿与悬念
江苏南京湖南路旁有一条热闹的小吃街,安徽小伙子韦勇和他的妻子孙兰香在这里做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做了好几年,后来做不下去了,原因是同业里面有人不道德,拿脏河水洗山楂,让电视台曝了光。为了找出路,韦勇转而做起了梅花糕。梅花糕是流行于苏州等地的一种传统小吃,相传得名来自于风流皇帝乾隆。梅花糕人们做了几百年,也没有做出什么名堂,小吃始终是小吃,难登大雅之堂。但是韦勇转行做梅花糕后,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境界和与众不同的效果。在他的梅花糕小吃店左右,还有七八家一模一样的店,可就是他的生意最好。原因是他舍得下功夫,敢于在传统上动刀子,推陈出新,不单是口味新,在操作上也是花样翻新。别人做梅花糕,都是安安静静放在火上烤,他却抡着个五六十斤重的锅,上下翻飞,好像在玩杂耍,因为这样转,才能使糯米粉沾得均匀,这就是韦勇小店的梅花糕比别家店格外好吃的原因。
但是,不管做出什么花样,小吃这东西有一个“传统”的毛病,就是吃吃人们就腻了,小吃之所以为小吃,生意始终做不大,原因即在于此。在韦勇做梅花糕之前,梅花糕已经在南京流行两年,后来就乏人问津了,做梅花糕生意的人纷纷转行。在有限的市场如何将生意长期做下去,并且保持红火?这个问题让韦勇感到很伤脑筋。
他采取的办法就是饥饿疗法,说白了就是限量供应。所谓饥饿疗法,即商家故意吊着顾客的胃口,在拥有足够生产能力,有能力保证市场充足供给的情况下,有意识控制产量,使市场始终保持不饱和供应,始终保持着某种程度上的供应缺失,以此提高产品的“珍贵”感,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这实际上是营销中的一种心理战术。这种战术很有效,原因就是人类在本能上都存在着一种逆反意识,越是做不到的事、不能做的事、不准做的事越想去做,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
韦勇规定,每名顾客每次最多只能从他的店里买5个梅花糕。有一个远道来的顾客,本来想买35个梅花糕,但是好说歹说,韦勇就是不卖给他,说每天顾客太多,而且有很多都是老顾客,如果一次卖给他这么多梅花糕,别的顾客今天可能就买不到了,会引起别的顾客尤其是老顾客的不满。他越是这样说,那个人越是想买,后来就采取这种办法:反复排队,一次买5个,一共反复排了7次队,买了35个梅花糕。像这种得罪顾客的做法,在通常的情况下,应该是商家的大忌,但在特殊情况下,作为一种营销手法运用,却常常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饥饿疗法的难点在于如何测量市场所需的量,既让市场始终保持某种程度的饥饿感,又不让市场真正饿着,因为一旦让顾客真正感觉“饿”着了,顾客就可能饿跑了,此外,放着有利可图的市场不做,对于商家也是一种损失,最好是让市场保持七分饱。源自你我赚钱网
与此相类似,还有一种利用顾客心理上的弱点,“勾引”顾客而且卓有成效的办法,是悬念营销。山东的创业者李怀新将悬念营销这一套搞得非常熟练。李怀新是山东费县人,几年前,他在县城开了一家小店。一般开店,人们都是放过鞭炮便开门迎客,希望客人越多越好。李怀新不然,他开了店,放过炮,又将店门重新关上了,而且是大门紧闭,一关就是一个星期。刚开张就“关门大吉”,这种怪异的事情引起了县城里人们的注意,人们都在猜想这家店到底是干什么的。有一位大爷实在熬不住好奇,天天去看,每天两趟,早上一趟,下午一趟,着急的时候还趴在窗户上使劲往里瞧。就这样,李怀新越是不开门,人们的好奇心越重,结果一个星期后,李怀新重新将大门打开,人们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家煎饼店。李怀新利用这种“悬念营销”的办法,一个上午就卖掉了关门一个星期做出来的煎饼。
利用人类的特点或弱点进行营销,多少带有戏剧性,而且可以花样翻新,创新余地非常大,通常也都非常有效。但要注意的,花样不能玩过了头,玩过了头,好事就变成了坏事,不足以取利,适足以致害。
在山西太原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一家企业搞悬念营销,每天晚上在电视上播广告,广告出来先是10秒钟的黑屏、雪花点和沙沙的噪音,然后出了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将会发生什么事?一连播了10来天。因为这种黑屏广告的制作效果,完全像是电视机或是天线出了毛病,弄得很多不明真相的观众开始都是吓一跳,以为电视机坏了,或者四处检查天线,弄得很多顾客非常烦,打电话、写信给电视台和厂家抗议。像这种悬念营销,无疑会使企业的形象大受损伤,即使有顾客真的想购买你的产品,恐怕也会打消念头。精心策划了半天,故弄玄虚的结果,却是得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这肯定是这家企业始料不及的。
第 16 策
文化
邹光友原来是四川三台县的一名科技干部,后来因为不满于官场上的某些潜规则,江湖上传说,他“推着一辆旧自行车,带着500块钱就下海了”。邹光友最早干的事是用红薯淀粉做粉条,因为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红薯种植广泛,产量很高,而价钱很低。四川人爱吃火锅,粉条是四川人涮火锅必点的一道菜,所以,粉条的价钱卖得很高。通过做红薯粉条,邹光友完成了原始积累,但真正发达,是他做方便粉丝之后。邹光友是中国第一个做方便粉丝的,当时他看到方便面盛行,心想粉丝比面条的味道好,在四川原材料价格又便宜,方便面能够大行其道,方便粉丝也一定能行。他埋头开发起方便粉丝,还真让他获得了成功。因为这种东西是市场上的稀罕货,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味道又确实不错,所以,方便粉丝从上市之日起,就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欢迎。短短时间,邹光友就依靠方便粉丝,变成了一个千万富翁。
然而,邹光友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一个年轻人也看到了方便粉丝市场的巨大潜力。这个年轻人名叫陈朝晖,原来是做广告和营销出身,深谙产品畅销之道。他做方便粉丝,采取了和邹光友迥然不同的两种方法。邹光友是拼命在技术上做文章,希望将方便粉丝越做越好,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然而,陈朝晖却一心在商品的包装上下功夫。为此,他先给自己的方便粉丝注册了一个商标“白家”。之所以注册“白家”,是因为在成都有一个超过百年、声名赫赫的老字号“白家高记肥肠粉”。陈朝晖从做方便粉丝的第一天起,就瞄准了老白家这张百年金字招牌,准备借船出海,后来遭到白家高记肥肠粉的起诉,一场官司打下来,虽然让陈朝晖费了不少劲,但“白家”的注册商标算是保下来了,这场官司同时也让默默无名的白家方便粉丝声名雀起;第二招,为白家方便粉丝的响亮出场编了个故事,将这个故事印在方便粉丝的包装上,说“清末年间,连年战乱,许多流浪者涌入天府之国避祸。一名流浪者漂泊到成都外南白家小镇,终因饥寒交迫昏倒在一户人家门前。做粉丝为生的主人好心地救起这个外乡人,并以当地特有的红苕粉热情款待,粉丝晶莹剔透、麻辣鲜香,甚是可口……外乡人在漂泊途中不断向人们讲述‘粉丝救命’的故事,不少人因此慕名前往,一品美味。于是,白家粉丝逐渐在川西平原流传开来,成为一道历经百年不衰的、独特的风味小吃。”云云。虽然是一个俗之又俗的故事,实在没有什么含金量,而且此粉丝非彼粉丝,一个是“费了劲了”才能吃到嘴,一个是非常方便就可以吃到的东西,但是这个故事和借来的“白家”百年老字号配合在一起,竟显得天衣无缝,起得了出人意料的推销效果。与毫无历史可言,土头土脑的邹光友的方便粉丝比起来,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加上其他一系列的整合营销手段,陈朝晖的白家方便粉丝甫上市,在半年内就卖了4000多万元。陈朝晖半年走了邹光友3年的路,令邹光友瞠目结舌。
不管是“借牌”也好,还是编故事也好,陈朝晖搞的这一套就叫做文化营销。
归类文化营销的方式,常打的牌大致有如下几种:历史文化牌——利用历史文化在产品上的积淀推销产品,如陈朝晖之借牌老白家;民族文化牌——利用民族特有文化推销产品,如前文所提到范军和他的维族新娘开办的北京阿凡提音乐家乡餐厅;民俗牌——利用民俗对人们消费心理行为的影响推销产品,如《科学投资》曾经报道过的杭州创业者蒋文渊的吉祥文化;故事牌——又分历史类、传说类、现实类,现实类又分真实类、虚构类、半真半假类。从目前记者所见来说,此类故事有的确有其事,但大多属于杜撰,如“白家”流浪汉的故事。编故事很有窍门,编得好会让人感觉很有文化,编不好则会让人感觉很没文化。有一个关于×××牌鸭脖子的故事,说他们这个鸭脖子来自楚汉相争时期,当时刘邦打胜了,项羽打败了,项羽就带着人退到了一条河边,这时期楚军军粮已断,又乏又饿的军士来到河边。忽然发现了满地的鸭脖子,于是军兵们架锅煮起鸭脖子,正在军士们煮鸭脖子的时候,项羽的爱妃虞姬走了过来,虞姬腰上挂着的香囊赶巧掉到了正煮着鸭脖子的锅里,结果做出来的鸭脖子喷鼻香,这就是×××牌鸭脖子在历史上的由来。且不说满地鸭脖子,鸭身子哪去了?就说虞姬,好歹也是一代霸王的枕边人,腰上的香囊里就装些大料、桂皮、花椒、陈皮、辣椒?纵目所及,类似这样荒诞不经的故事,在产品营销中竟然层出不穷。编故事的人如此没文化,偏要搞什么文化营销,真是替自己找难受;时尚牌——利用流行时尚文化推销产品,如叶茂中为湖南红豆食品公司包装的“野战饮料”,就是利用时尚“酷文化”推销“酷产品”的一个案例;情感牌——情感文化是含金量最高的一类文化,小的如利用情人节的甜蜜文化推销情侣产品、饭店利用圣诞节、春节的团圆文化推销团圆饭,大的如星巴克的温馨文化、麦当劳的快乐文化,后者已经归入到企业文化的范畴;再一个就是企业文化牌,企业文化是个大筐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如今所谓的企业文化已经让一些人搞得神秘兮兮,实则俗不可耐。就企业文化营销来说,是需要潜移默化的,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见到成效的。中小企业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独具的文化,但不要指望利用它来短期内提高产品的销量。
做生意就是卖东西
在前面《科学投资》已经给大家详细介绍了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成效最显著的16种产品促销的方法。限于文章篇幅,下面继续为大家简单介绍另外11种行之有效的产品促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