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炉形制之一。因火膛和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称“馒头窑”。一说因外形近似馒头而得名。通常所说的馒头窑是指半倒焰、倒焰式的窑炉(参见“半倒焰窑”、“倒焰窑”)。馒头窑是北方地区流行的陶瓷窑炉形制,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在生土层掏挖修制或以坯、砖砌筑而成。约出现于西周晚期,至今仍在使用。烧制陶器的镘头窑一般在生土层掏挖而成,拱形顶,火膛呈半圆形,窑室左右两壁外弧或较直,后壁齐直或略呈弧形,一般在后部设1个竖直的烟道,也有的等距离设3个。烟道较小,平面呈圆形、长方形或方形。烧制瓷器的馒头窑以砖坯或砖砌筑,平面形制主要有3种,一是火膛为半圆形,窑室左、右、后壁齐直,后部一般设两个平面呈方形的较大的烟囱。二是火膛呈半圆形或扇形,窑室前窄后渐宽,左右壁外弧或略外弧,后壁齐直,外设两个平面呈方形或半圆形的较大的烟囱,后壁下部设排烟孔与烟道相通。这种形制的馒头窑、因平面近似马蹄形,故又名马蹄形窑(参见“马蹄形窑”)。三是火膛、窑室平面合起来为圆形,后部设一平面为横长方形的较大的烟囱,由排烟孔或平置的排烟道与其相通。烧瓷馒头窑立面为券顶或弯隆式顶,火膛一般低于窑床。北宋中期以后,北方开始以煤为烧制瓷器的燃料,火膛内增设了炉栅,炉栅下有落灰坑,并加强了通风设施。馒头窑容易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保温性能好,适于焙烧胎体较厚、高温下釉粘度较大的瓷器。但它升温慢,降温也慢,烧成时间相对较长,并且窑内温度前后、上下分布不够均匀,易出次品。(见图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