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大学位于西部某省会城市,是省内唯一一所重点大学。每年到这个时候,毕业生都在为找工作而奔波,竞争激烈。找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写简历,可在这个环节中,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写。
毫无疑问,用人单位都喜欢优秀的学生。这个优秀往往包含了两个方面,除了学习成绩外,奖学金证明外,还要有丰富的实习经验,最好是在大公司的实习经验;在社团工作的经历,最好是在校级学生团体的工作经历等等。这些对于像我这样的文科生来说,尤为重要。
可是,实习以及社团的工作职位毕竟有限,一如我们有限的就业机会。即便有过实习经历,我周围的同学里,包括我自己,去的都是一些类似于作坊的小企业,而它们之所以提供给我们机会,仅仅是看上了我们是廉价的劳动力。这样的经历无疑太过平淡,而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我们的简历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注水。当过家教的就说自己“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喜欢聊天的就说“极善于与人沟通”。更有甚者直接无中生有,杜撰经历或者奖励,反正也不会有人来核查。坦白地说,给简历“注水”,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我们千方百计地编写简历,目的就是一个,进入面试阶段。“其实我们还是有能力的,只不过没有机会施展。如果通过简历筛选,到面试阶段,考官就能了解到你的能力,就会用你。”我的一个师兄如是说。如果太老实,简历里不掺假,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近日“青年话题”有一篇文章,感慨现在的大学生聪明得令公司生畏。这里的“聪明”大概指狡猾,公司需要人才,但又很难在很短时间内了解一个人。只能先看看简历。而最终走进公司的学生,有几个没在写简历阶段就学会了“聪明”。现在存在一个悖论,如果我们不“聪明”,那么就可能失去机会,但是公司又不喜欢“聪明”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是好呢?